财政部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526亿元,同比增长14.5%。支出方面,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61亿元,同比增长2.4%。
专家表示,考虑到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及大宗商品上涨等影响,前10个月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税收收入微增。从支出方面看,聚焦民生保障及基建投资等方面支出。面对地方财政困难,从根本上应该涵养税源,依托地方经济恢复及发展带来税收的良性增加。
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四季度缓税政策将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告诉记者,从1-10月份的数据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体而言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同比增长14.5%,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但是,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1%,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2%,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企业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的红利,缴税金额减少;另一方面,受疫情冲击、大宗商品成本上涨、能源供给结构性调整、部分企业产能不足等多项叠加因素的影响,导致税收收入减少。”李旭红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持续加码,制造业加计扣除比例由75%增加到100%,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各类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3万亿元,减免税额3333亿元,享受加计扣除金额占去年全年汇算清缴的77.6%。
除上述原因外,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分析称,三季度,投资和商品消费偏弱,带动由制成品内需驱动的增值税增速再度下行,而商品消费乏力在消费税中也进一步体现。
从各分项税收收入看,1-10月累计,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5.1%;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1.3%;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4.9%;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1.1%;进口环节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23.1%。
李旭红表示,主要受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作为税收收入占比最高的增值税同比增长15.1%,增速有所放缓,但也需要关注到10月部分企业受能源供给影响产能不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预计通过四季度缓缴税款的政策实施,企业现金流增加,相应的结构性矛盾将得到缓解,经济将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此外,李旭红表示,1-10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4.9%,金额为40852亿元,与增值税总额之间的差距缩小,反映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个人所得税11562亿元,同比增长21.1%,反映出直接税将在税制结构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财政平衡执行良好民生保障和基建投资资金规模有所增长
支出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6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7293亿元,同比增长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668亿元,同比增长2.7%。
李旭红表示,从1-10月财政支出数据看,我国财政平衡执行良好,有助于我国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增幅较快的支出项目仍然为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关系民生与发展的项目,反映出我国财政对于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保障性的支持作用。”李旭红说。
秦泰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2.9%,支出明显发力,民生保障和一般预算内投入基建投资的资金规模均有较大幅度改善,或对冲三季度以来持续偏弱的消费和投资。
“不过,10月单月的积极表现并未完全改变年初至今支出谨慎格局,1-10月累计一般预算收支缺口(1.2万亿)分别较2019年、2020年同期少1.0万亿和1.8万亿左右,财政仍持续积累一般预算资金。”秦泰提醒。
土地出让预冷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缓解财政困难还需涵养税源
数据还显示,1-10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7459亿元,同比增长7.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8155亿元,同比下降8.7%。
秦泰认为,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行,源于第二轮集中供地遇冷。但随着居民购房需求和地产开发贷两端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未来土地出让收入或将企稳。
财政部还表示,截至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35130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7578亿元,发行进度为76%,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发挥了专项债券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李旭红表示,债务对地方经济发挥了一定支持作用,但由于经济发展所需要地方财政扶持的领域较多,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困难问题仍然存在。“在发挥专项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及引导性作用之外,还应该考虑综合利用其他多元组合的财政支出工具,但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应依托地方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带来税源的良性增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