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应了“芯片荒”等问题。
对于“芯片荒”是否走向芯片过剩,杨旭表示,目前芯片短缺问题最严重的是在工业控制类芯片,比如汽车领域运用的,因为总量很大,产品类别非常多,而且互相之间不能兼容,碎片化太严重。现在一辆汽车要大约100多颗芯片,如果是全电子控制的汽车,还会更多。一旦一个环节停工,就会严重影响后续芯片的产能。此外,疫情暴发后,全球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这也推动了对芯片等需求的大幅上涨。同时,他也指出,业内预期到2022年底芯片供应还会很紧张。但如果后续一下子产能超得太多了,需求跟不上,疫情刺激下高涨的数字经济放缓的话,中间就会出现一个缺口,那就会产生过剩问题。
由于疫情控制有力,中国经济快速恢复。杨旭表示,很多跨国公司都感叹,“中国市场救了我们”,其中包括汽车行业,也包括他所在的半导体行业。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杨旭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规模、体量、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消费能力等都达到领先水平。“这个时代可能一台发动机已经拉不动了,世界经济会进入一个双引擎发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