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成都钢铁网手机APP,钢铁行情提前把控
凛冬已至,现距2022年春节还剩35天,传统冬储话题不得不被提上日程。但受价格偏高等因素制约,钢贸商囤货情绪较冷淡,多持观望态度,主动拿货意愿较弱。由于往年冬储政策多出自1月15日左右,目前各钢厂针对型钢还没有下发冬储政策,因此本文主要从今年北方地区型材市场冬储意愿、冬储心理价位、冬储心态及想法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
一、市场冬储意愿
通过对部分钢厂、贸易商、期货、投资、下游等企业进行冬储意愿调研,其结果显示(如图1),今年客户整体冬储意愿相较去年而言有所减弱。其中,8%的客户预期明年行情比较乐观,选择主动冬储,但多理性囤储,采量有限;15%的客户因库存偏低而被动补库冬储;半数以上客户没有冬储意愿;17%的客户持观望态度。
二、冬储心理价位表1-2021年截至发稿各规格价格表2-2020年截至发稿各规格价格
由上表可见,今年型材各规格价格要高于去年现阶段大几百,且南北形成明显价格差,资源南下优势显现。今年钢厂难出现集中性出台冬储政策现象,或有私下通知长期用户给予一定量订货。经调研了解,商家认为目前价格相较往年过高,其对型钢的冬储心理价位:华北在4300-4500元/吨;华南在4700-4800元/吨;西南在4800-4900元/吨。
三、冬储心态及想法
往年贸易商积极参与冬储的原则,多基于对春节后钢市行情预期乐观,囤货之后比较容易出售,且利润较高。而今年,受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叠加“双碳”目标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因素影响,2021年钢铁行业断崖走势频出,5月和10月钢价暴涨,6月份和11月暴跌。这样的行情无论是对经济层面,还是产业链安全方面,都有较大负面影响。目前多数贸易商表示,春节后钢市行情或充斥着较大不确定性。无论是政策面,还是钢市供需面,都存在一定利空因素。商家多持观望心态,规避风险,今年冬储或将别于往年。
政策面。一方面,2022年政策定调要稳、要经济稳定增长,货币、财政政策支持。这意味着2022年钢价暴涨暴跌难再现,特别是煤炭暴涨代价惨重,让高层痛下决心大力发展新能源。2022年钢价会在“合理价格区间”运行;另一方面,政策面重申“房住不炒”基本定位,央行LPR五年期利润并未跟跌。
经济面。一方面,我国房企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拿地积极性逐渐减弱,且在建项目工程基于资金收紧情况下的欠款问题较为严重,这或将致使明年上半年新开工和施工面积难以获得有效改善,也就意味着地产用钢减量压力仍存;另一方面,全球货币宽松政策逐步推出,个别国家开启加息政策。
库存面。北方主导地区炼铁产能占全国比重达到47%。2021年北方地区秋冬季限产政策频出。据了解,唐山市发布的《唐山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时间已经覆盖至2022年3月13日。这意味着明年一季度华北地区钢材产量或低于往年同期。此外,华北产量下降将带动全国总量保持在低水平。
冬残奥会。一方面,秋冬采暖季以及北京冬奥会从政策和物流限制方面基本成型;另一方面,冬残奥会持续时间较短。此外,随着3月气温逐渐回暖,冬残奥会相关范围外将陆续回归正常产销进程。因此冬残奥会对累库影响相对较小。
据调研了解到,南北方大多数钢贸商目前还在观望期,打算等价格合适时考虑冬储。对于钢材冬储本身而言,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旦银根收紧将直接影响到市场对于钢材库存增加的需求能力。贸易商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库存结构适当冬储。面对冬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