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合理利用铁合金期货期权规避经营风险

近年来,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波动加大,实体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积极寻求新机、力求开拓新局。在此背景下,宁夏、内蒙古部分铁合金企业主动使用期货工具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以谋求长远、稳定发展。

“目前来看,铁合金产能过剩,加之内蒙古仍有新增产能待释放,铁合金供应弹性较大。钢厂受利润影响,对铁合金的需求很难有效回升。在供应宽松的状态下,铁合金价格主要跟随成本波动,综合分析锰矿、煤炭和电价情况,预计铁合金综合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方正中期期货铁合金高级分析师卜咪咪表示,基于以上判断,对于铁合金厂家而言,需要规避铁合金价格下跌也就是库存贬值的风险。2023年铁合金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厂家套保意愿较强,部分生产厂家在盘面利润高位时通过卖保锁定利润,维持生产的连续性。近期厂家可关注期货价格阶段性冲高后的卖出套保机会,以锁定生产利润。

目前距离春节还有三周左右的时间,随着下游钢厂冬储补库的陆续完成,铁合金行业进入供需双弱的季节性淡季。卜咪咪预计,短期来看,虽然铁合金生产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甚至陷入亏损,但出于钢招订单交付和中长期经营战略等因素考虑,厂家并未大规模减产,以至于近期盘面始终低位盘整,反弹驱动不强。中长期来看,前两年高利润带动的新增产能仍将继续投放,产业集中度愈发向内蒙古等成本优势产区聚拢,2024年铁合金供应将继续增长,低利润甚至亏损生产将成为常态,未来重点关注原料成本波动。

“在铁合金产能扩张、供需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相关企业要坚持套保理念,以稳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竞争优势。近年来基差贸易在铁合金产业应用广泛,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关注基差波动机会,在期货升水时,通过点价等形式将现货销售给期现公司,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对于期现贸易公司而言,期货升水时点价采购,待基差修复后出货平仓,也可在盘面击穿成本时买入套保,建立虚拟库存以应对每月长协量。”中原期货铁合金及建材研究员彭博涵说。

彭博涵进一步举例称,截至1月19日收盘,内蒙古锰硅现货成本在6100元/吨,出厂价在6140元/吨,主力合约收盘价在6414元/吨,生产处于亏损边缘,期现基本平水,期价锚定产区最低生产成本。假定锰硅原料成本总体持稳,若期价回落带动基差走扩,则期现贸易商可逢低做多盘面,等待盘面估值修复(类似近两周的反弹行情),部分高成本企业亦可盘面买交割代替生产;若期价继续反弹,盘面出现升水机会,则生产企业可逢高卖保或点价销售以兑现利润。铁合金期权上市后,衍生出了更丰富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如果贸易商预判未来锰硅期价反弹高点不超过6700元/吨,那么可以买入平值看涨期权,同时卖出6700元/吨看涨期权,这种牛市价差策略提高了套保效率,且收益、风险都是有限的,还能有效减少期权费的支付。

“对于贸易商而言,既需要规避采购端风险又需要注意销售端风险。当钢厂招标价格确定后,若铁合金价格走高,则贸易商可以在盘面进行买保操作,而当贸易商持有现货库存,同时铁合金价格处于下跌趋势,则可以选择在盘面进行卖保操作,以防库存贬值。”卜咪咪说。

期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套保工具,助力生产企业及贸易商降本增效。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铁合金期货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开始借助期货工具规避价格风险、稳定经营利润。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更大。期货市场提供了产业套保的平台,通过在盘面价格相对高位时卖出套保,可以及时锁定出厂利润,促使企业在长周期下行的市场中维持高位稳定的产量,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为单位产品成本优化、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奠定基础。期权工具同样可以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并增厚利润。期权工具的应用,方便企业在传统期现贸易的基础上丰盈利润,应成为铁合金企业未来的重点关注方向。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