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主动求进应对新挑战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已进入新阶段,以中国技术和中国品牌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正在加速海外布局,探索新增长点。业内认为,随着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企业主动求新求进、应变克难,展现出强大韧性。近年来,中国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正在加速对接全球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产业链重塑等发展趋势。展望2024年,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没有变,在企业寻求发展的强劲动力下,出海仍将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新增长战略。

由点到面中国企业出海“借势突围”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出海的进程类似是一个从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最开始中国产品“走出去”,企业主要关注产品性能、定价是否有竞争力。后来,企业开始国际化发展,也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牵动,要开始在海外建设供应链,或去海外收购一些成熟品牌结合中国市场优势实现1+1>2。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企“走出去”是基于更长远的战略布局,企业希望通过地域多元化来平衡风险,通过开拓更多新市场来消化产能,希望在新技术领域抢占新兴市场先机或者希望通过国际化来促进品牌升级。

在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一带一路”主管周昭媚看来,在这种转变下,企业需要关注的事项也从点变到面,更加广泛。在新阶段,中企出海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熟悉国际市场、精通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推动人才本地化建设。二是坚持合作共赢,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当地市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为当地社会做出贡献。三是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市场规则,对新市场有敬畏之心,要清晰认识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做到谋定而后动。

“还要学会‘借势’和‘突围’。”周昭媚说,当前全球大环境复杂多变,“借势”就是要顺应国家政策趋势,比如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机遇,而“突围”就是要积极应对挑战,不惧怕风险,但对风险要加强管控,通过加强合规管理、善用法律知识以保护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此外,中国企业还要注意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既顺应全球发展潮流,也有益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对外开放加快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永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69.9亿元,增长16.7%,其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240.9亿元,增长28.4%。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338.8亿元,增长8.8%;新签合同额18639.2亿元,创近五年新高,增长9.5%。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合同额占比均超八成,且高于整体增速。

2023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为398.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并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实现增长。尽管宣布的并购数量同比下降16.3%至457宗,但交易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大额海外并购比上年明显增多。中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同比增长32.4%,高于整体增速。

近年来,中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基建领域的“中国速度”广受称赞。“中国制造”也早已不再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转型升级,持续在全球价值链攀升,在许多细分领域已做到世界领先,如高铁、特高压、5G通信、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和智能家居等。同时,“中国品牌”也开始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全球市场对于中企出海的接受度呈现上升趋势,比如在能源、基建、交通和通信领域,中企出海对拉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惠及民生做出重要贡献。”周昭媚说,“有些中企出海,一方面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这也使得一些国家频频对中企采取出海限制措施,试图维护自身竞争优势。但我认为,在任何一个市场,开放是促进创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携手共进应对新阶段下的新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中企出海的数量和质量都将进一步提高。未来中企出海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海外竞争对手,也将有更多来自同类出海的中企。中企应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合规管理。

周昭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外循环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政策之一,将深入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带动更多中企投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认为,当前国际格局下,不少中国企业面临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布局的挑战。金融机构需尽快开始加大海外业务布局和资产专业配置,助推一批中国企业成功转型为跨国公司。

“当前,不少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而金融机构开展抱团式服务的进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高度重视国内企业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链、供应链重新布局的客观需要,在跨境资金调度、跨境并购、整合、投资、风险管理、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更多高质量服务。”张懿宸说。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建议构建“出海”服务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同时政府在平台搭建、政策咨询、融资服务、风险评估和安全指引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进行国际化布局,对中国企业在海外自建产销渠道、推广自主品牌视情况给予政策支持,让中国企业出海更有底气。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