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河钢的高水平出海,究竟"高"在何处?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樊三彩报道

最近,河钢“又双叒叕”火了。

4月29日,《习近平复信斯梅戴雷沃钢厂职工》一文刷屏朋友圈,引发官方点赞的河钢,令全体钢铁人欢欣鼓舞。

细读此信,我们可以读到什么?读到换羽重生的“塞尔维亚的骄傲”结出的累累硕果,五千职工真情流露的感激满怀;读到河钢八年如一日,“不仅要救活一个企业,更要赋予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气度担当;读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携手同行、合作共赢的开放自信。更应该读到,高度肯定之下,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命题上对中国钢铁大局为先、续写新篇的殷殷期许。

当前形势下,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已经势在必行。走出去,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世界生产消费中心转移趋势的迫切需要,又是展现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担当、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走出去的动作频频,但出海效果不尽相同。而河钢塞钢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中国钢铁的品牌出海、绿色出海、技术出海、服务出海,也让我们看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钢铁姿态。

首先,高在互惠互利的共赢理念。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今日之塞钢,是新时代“丝绸之路”的智慧结晶,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的互利互惠内核。收购塞钢后,河钢坚守“三个本地化”(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管理原则,使得塞钢跃升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斯梅戴雷沃市财政收入翻倍增长,就业率全国第一,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直线飙升。与此同时,依托河钢塞钢,河北省政府与塞尔维亚经济部签署关于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区谅解备忘录,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河钢德高三方签署《关于建立支持河北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为河北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实实在在的业绩突破、肉眼可见的幸福面貌,唯有互惠互利,才能将这条造福人民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其次,高在环境友好的绿色理念。今年4月份,河钢与西门子在贝尔格莱德签署协议,致力于把河钢塞钢打造成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全流程绿色智能化钢厂。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钢铁产业当前仍面临将污染留在国外等一些片面、负面的国际舆论,而中塞携手打造的欧洲领先的绿色现代化工厂——河钢塞钢,成为对抹黑中国绿色贡献的有力反击,也表明中国钢铁产业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速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其实,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绿色早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对中国钢铁而言,推动国际化发展,尤其要注意不能再走从污染到治理、从高碳到低碳的老路,而应结合所在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以及企业发展需要,始终秉承“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走出去,担当世界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引领者、示范者。

最后,高在共建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世界第一钢铁大国,要有大的样子,担起大的责任。我国钢铁产业应在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基础上,以国家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守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积极促进世界钢铁工业共同进步,以钢铁国际化推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河钢与塞方联合研发、共育人才,推动产业链向材料级延伸,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钢铁企业等举措,均在以更高的站位、更扎实的行动将河钢塞钢打造为先进生产力,培育其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其发展底层逻辑的蜕变。这也提醒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企业美好的今天,更要竭力打造更加光明的未来,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才是真正把握国际化发展实质的做法。

世事变迁,合作共赢始终是通途大道。中国钢铁企业应明晰形势,把握方向,做好准备,走稳“出海”之路。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