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协同创新结硕果 撰书传世建新功 《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

4月26日,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和东北大学共同主办的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论坛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仪式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北京和沈阳同时举行。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高新处二级主任科员吴惠斌;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立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强;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长永,总编辑任静波,副社长马文欢出席会议。任静波、王强主持了会议。行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领导、钢铁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作为特邀嘉宾,高润生、干勇、姜维、田志凌做了主旨发言。

高润生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做了大量工作,可以用三个一流来形容,即培育了一流的人才,产生了一大批一流的成果,做出了一流的贡献。希望东北大学及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牢记使命,坚守初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回信的重要精神,把高校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人才高地;二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支撑行业进步;三是深化协同合作交流,凝聚发展合力。

干勇对钢铁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钢铁产品制造正在向可循环绿色智能化发展,它将转变为工业化后期支撑现代文明的基础性的新兴产业。我们已经把钢铁材料变成一种功能结构材料,而且还在继续开发。钢铁工业潜力无穷,前景可期。他表示,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我国主要钢铁企业,汇聚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钢铁队伍,为企业解决了多项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做出了积极探索,在集聚产学研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对完善我国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理论体系,推广协同创新的技术成果、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姜维讲话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度重视高校和人才工作,未来将继续努力为院校做好服务,共同努力推动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在王国栋院士带领下,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推动钢铁工业低碳绿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融合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丛书就是充分展现。他透露,钢协正在酝酿联合中国金属学会启动“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成体系地修订、新编专业教材,以总结、提炼、传播最新科技成果,完成行业知识传承的历史任务,支撑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田志凌对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采矿、炼铁、连铸炼钢、轧钢和钢材产品方面取得的创新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有必要总结、学习和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他表示,创新驱动是我国钢铁行业从小到大,从跟跑向并跑到领跑迈进的不二通道。当前我国钢铁科技创新的动力将来自绿色低碳的国家战略要求、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要求,以及产业链安全的要求。他号召大家一起围绕4个面向,发扬东北大学协同创新的机制、组织模范作用,不断突破冶金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早日实现我国冶金科技的自立自强,实现钢铁强国梦。

作为会议主办单位领导,熊晓梅、苏长永分别致辞。

熊晓梅在致辞中表示,东北大学在高端金属材料制备、高品质钢轧制及控制等若干关键领域实现前沿突破,填补多项国际国内空白,为解决国家急需做出重要贡献。《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的出版是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冶金工业出版社联合推动科技创新向知识创新转化的重要实践和成果结晶。下一步希望双方充分利用融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共同将各类创新成果逐步转化为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新时代育人育才需要的教材或科普服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苏长永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一些钢铁科技创新成果没有及时总结、凝练、转化为科技专著和教材,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钢铁专业人才培养,反过来对行业科技创新形成制约。因此亟需成体系地策划、新编、修订钢铁专业教材、工具书和科技专著。《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希望以后能推出更多此类好书,做好最新、最佳钢铁技术成果及实践经验的推广应用,助力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沈阳会场,参会嘉宾与东北大学、冶金工业出版社的领导一起,同时为《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揭幕。该丛书由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冶金工业出版社策划组织编写,荣获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23册,1000余万字,由王国栋院士任主编,业内多位院士为顾问,近百位专家参与了编写。丛书的出版,将对完善我国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理论体系、推广关键共性技术、传播科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论坛环节,王国栋院士做了《协同创新,攻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中国冶金科技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主旨报告,他从国家战略、三个面向、资源汇聚、产学研用创新链、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国际化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东北大学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工作,践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朱苗勇教授、张殿华教授分别以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电渣重熔技术与装备的协同创新、微合金钢高效连铸理论与关键技术、板带钢生产全流程信息物理系统的架构与实践为主题做大会报告。

最后,唐立新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表示,《丛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缩短教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二是钢铁企业可以从该套丛书获得共性技术的支撑,提升研发攻关的速度;三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将对学术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他希望,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王国栋院士的带领下,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为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大力量。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