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美国"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给中美关系制造新风险

龚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精神的引领下,中美交往有所回暖。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关键在于美方要言行一致。12月底,美方通过并签署“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其中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并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这一预算同比增长约10%、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法案,反映出美方挥之不去的冷战零和“迷思”和意识形态偏见,更为中美关系下一步发展蒙上阴影。

该法案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全球战略“大国竞争转向”的折射,更与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报告”等官方文件一脉相承。法案聚焦赢得所谓“大国战略竞争”这一美全球战略的首要焦点,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如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所谓“威胁”。据统计,法案全篇提及“中国”的次数超过260次,而2022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160余次,2017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30余次。从这一变化可窥豹一斑,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对华所谓“战略竞争”在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时至今日,美国已基本完成其全球战略的“中国转向”,“竞赢中国”不仅已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优先目标,还成为其多项内外政策的“驱动力”。

该法案为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对华“竞而胜之”战略提供了多项政策工具。围绕所谓“塑造中国所处的环境”的目标,法案为进一步推动“印太战略”提供更多资源,以强化美国在地区的军事“威慑”和防御能力。法案中用于“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拨款高达115亿美元,显著高于2022财年的70亿美元。法案还要求美国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组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

尽管近期美国在对华经济“脱钩”上的调门有所缓和,然而,其聚焦高技术及关键产业供应链的对华“脱钩”将继续推进,NDAA中也包含禁止联邦政府采购和使用中企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和零部件、提高稀土等关键矿物在美本土采购比例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已正式启动“中国工作组”(China House),旨在强化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中期选举前后,共和党人已提出建立“中国特设委员会”以加强对华安全和经济“竞争”。可见,无论在府会之间还是行政部门内部,类似强化对华政策的跨部门协同以进一步凝聚对华“全政府”合力的做法将更为常态化。

该法案还将美方“以台制华”“挺台抗陆”和虚化、掏空、歪曲一个中国原则的图谋暴露得淋漓尽致。法案全篇涉台部分近50页,为历年篇幅最长。全文提及台湾超460次,远超2022财年的80余次和2017财年的不到10次。此前甚嚣尘上的“台湾政策法案”(TPA)中多项内容在改头换面后披上了“增强台湾韧性法案”的“马甲”,并跟随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相比于TPA,NDAA中的多项涉台条款更具冒进性和危险性。

根据NDAA,美国政府将聚焦大幅提升台湾防务能力,未来5年对台所谓“军事援助”和“军事贷款”的总额扩大到100亿美元,远高于TPA版本的60亿美元。同时,该法案还围绕加速处理台军购请求、为台打造弹药和防卫武器“区域应急储备库”、升级对台官方交往层级、支持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美台经济联系等内容大做文章,并提出所谓“美台举行联合军演”“邀请台参加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等挑衅性提议。法案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拜登上任以来,美方多次作出无意与中国打“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不支持“台独”等表态,然而,在实际作为上,美又常常言行不一。美国历史上首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于1961年通过并颁布,本就是冷战背景和零和思维的产物。在美国对华战略大方向和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双重作用下,以消极立法方式将对华“战略竞争”固定化、框架化和制度化的做法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和挑战。

龚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精神的引领下,中美交往有所回暖。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关键在于美方要言行一致。12月底,美方通过并签署“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其中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并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这一预算同比增长约10%、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法案,反映出美方挥之不去的冷战零和“迷思”和意识形态偏见,更为中美关系下一步发展蒙上阴影。

该法案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全球战略“大国竞争转向”的折射,更与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报告”等官方文件一脉相承。法案聚焦赢得所谓“大国战略竞争”这一美全球战略的首要焦点,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如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所谓“威胁”。据统计,法案全篇提及“中国”的次数超过260次,而2022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160余次,2017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30余次。从这一变化可窥豹一斑,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对华所谓“战略竞争”在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时至今日,美国已基本完成其全球战略的“中国转向”,“竞赢中国”不仅已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优先目标,还成为其多项内外政策的“驱动力”。

该法案为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对华“竞而胜之”战略提供了多项政策工具。围绕所谓“塑造中国所处的环境”的目标,法案为进一步推动“印太战略”提供更多资源,以强化美国在地区的军事“威慑”和防御能力。法案中用于“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拨款高达115亿美元,显著高于2022财年的70亿美元。法案还要求美国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组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

尽管近期美国在对华经济“脱钩”上的调门有所缓和,然而,其聚焦高技术及关键产业供应链的对华“脱钩”将继续推进,NDAA中也包含禁止联邦政府采购和使用中企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和零部件、提高稀土等关键矿物在美本土采购比例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已正式启动“中国工作组”(China House),旨在强化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中期选举前后,共和党人已提出建立“中国特设委员会”以加强对华安全和经济“竞争”。可见,无论在府会之间还是行政部门内部,类似强化对华政策的跨部门协同以进一步凝聚对华“全政府”合力的做法将更为常态化。

该法案还将美方“以台制华”“挺台抗陆”和虚化、掏空、歪曲一个中国原则的图谋暴露得淋漓尽致。法案全篇涉台部分近50页,为历年篇幅最长。全文提及台湾超460次,远超2022财年的80余次和2017财年的不到10次。此前甚嚣尘上的“台湾政策法案”(TPA)中多项内容在改头换面后披上了“增强台湾韧性法案”的“马甲”,并跟随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相比于TPA,NDAA中的多项涉台条款更具冒进性和危险性。

根据NDAA,美国政府将聚焦大幅提升台湾防务能力,未来5年对台所谓“军事援助”和“军事贷款”的总额扩大到100亿美元,远高于TPA版本的60亿美元。同时,该法案还围绕加速处理台军购请求、为台打造弹药和防卫武器“区域应急储备库”、升级对台官方交往层级、支持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美台经济联系等内容大做文章,并提出所谓“美台举行联合军演”“邀请台参加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等挑衅性提议。法案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拜登上任以来,美方多次作出无意与中国打“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不支持“台独”等表态,然而,在实际作为上,美又常常言行不一。美国历史上首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于1961年通过并颁布,本就是冷战背景和零和思维的产物。在美国对华战略大方向和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双重作用下,以消极立法方式将对华“战略竞争”固定化、框架化和制度化的做法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和挑战。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