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提档加速。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下一步“5G工业互联网”将面向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五大行业率先布局应用。与此同时,更多支持举措将推出,包括通过财政引导加快关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打造5G全连接工厂示范标杆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进“5G工业互联网”深入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等,为规模化应用打下基础。
在山西晋中市寿阳县,走进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井下500米生产现场,5G的连接让掘进机、采煤机具备了实时远程操控功能,工作人员可以远离井下高温、高湿、高粉尘等恶劣的工作环境,远程对爆破、采掘、传输全过程高清监测与控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视频监控装置还可以对井下工作人员状态进行识别和告警,提升异常事件快速响应能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G技术高效支撑井下设备的远程操控,实现“机进人退”,极大降低井下工作强度,解决了传统人工作业操作危险系数大、劳动强度高的问题,让矿工从“黑领”向“蓝领”转变。
在山西焦煤集团庞庞塔煤矿,5G信号全面覆盖,井下安全人员正通过5G高清音视频通话与井上实时互联。在5G的赋能下,井下变电室、水泵房等均已实现无人系统运用,相关工人数量共计减少60人,预计每年节约成本超过750万元;井下八千多个传感器、一千余部摄像机组成全面感知网络,对井下甲烷、风速等环境数据实时采集监测,为煤矿的智能控制和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这些是我国“5G工业互联网”加快落地的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和5G发展进程中产业热情最高、创新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我国是全球首批5G商用的国家之一,5G技术、产业、应用均迈入无人区,特别是面向工业,推动5G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经验可见、没有标准可依,需遵循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的规律,立足国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表示。
在推动应用落地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其中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五大行业将迎来率先布局应用。在此基础上,后续将加速向港口、能源、交通等更多行业拓展应用。
专家表示,下一步需通过“促创新、强供给、引需求、建生态”来不断激发和释放“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潜能和市场活力。曹蓟光建议,强化面向工业的5G技术创新,加强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提升5G产业供给能力,加强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的研发,大幅降低关键部件的成本,探索新型建网模式;针对重点行业打造一批网络建设、应用创新的标杆和样板,鼓励各地立足产业集群优势,创建“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同时将“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融入地方政策,从招商引资、人才培育、减税降费等方面设置更多有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