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钢铁业机器人应用仍有较大潜力

本报记者樊三彩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维持智能工厂日常运转的不可或缺之物。我国已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

在8月16日—22日举行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当前,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有条件、有能力把握住这次变革机遇,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方案和智慧。

政策密集发布

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持愈加充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大力推动机器人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十三五”期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骨干企业加速壮大,重点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依然存在着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

今年初以来,各项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发布——

1月份,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6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制定‘一厂一方案’,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面向医疗、制造、建筑、商贸物流、养老、应急、农业等领域重点需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展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加快形成标志性场景、标志性服务、标志性模式和标志性业态。

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组织召开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与相关企业和机构交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353万套,同比增长9.6%。“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覆盖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行业应用快速拓展。”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钢企工业机器人应用平均密度

达36台(套)/万人

与制造业总体水平有差距

近两年,宝钢股份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万名宝罗机器人上岗计划”。截至目前,宝钢股份4个生产基地已实现65%的现场作业由机器替代,已有1250多台“宝罗”机器人用于生产,一个个点上的改变逐渐串联成线,已累计将2800余名体力劳动者从重复、繁重、恶劣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推动本质化安全实现质的飞跃。

机器人正成为钢企不可或缺的智慧发动机。《2022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11.9%的钢铁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100台(套)/万人以上,19%的企业为40台(套)/万人~100台(套)/万人,45.2%的企业不及10台(套)/万人。其中,检化验工序的机器人应用数量最多,占23%;其次为冷轧工序,占20.8%;精炼、加热炉等工序的机器人应用最少。

《报告》同时指出,钢铁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平均密度达36台(套)/万人,与制造业总体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密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钢铁企业可在以下典型场景应用工业机器人,助力企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一是抓取料天车及库管作业场景。该场景主要包括料场堆取料无人化,水渣、废钢、煤粉等散料类抓取料无人化,以及卷、棒、板类半成品及成品库管无人化,无人化设备与MES(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系统集成,通过打通信息流,确保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同时对天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实现智能维护。

二是物料标识作业场景。该场景主要包括钢坯、半成品、成品标识少人化无人化操作,需要满足喷标、焊标、挂标、贴标等多种标识方式需求,需要和产线及仓储整体运行节奏相匹配,同时要求标识成功率尽可能接近100%,标识失败要能够自检测并补标。

三是加料类作业场景。要实现加废钢、加合金、加辅料等少人化无人化,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及配料计划,通过机器人等手段,实现加料自动化、精准化,更有利于生产管控和质量管控,节约用料成本。

四是包装类作业场景。该场景主要集中在棒线材半成品及成品包装,包括打包、打捆以及拆包、拆捆等作业。同时,包装作业也需要满足产线生产节奏要求。

五是修磨类作业场景。该场景主要包括板坯修磨,圆钢、型钢修磨等,人工作业对修磨深度、角度等控制不精准,需要实现自动化精准控制,减少人工干预。

六是理化检验类作业场景。取样、制样、上料、检验整体无人化,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检验工作效率。同时需要与MES、LIMS(检化验系统)等系统集成,打通信息壁垒,实时反映试验进程。

《中国冶金报》(2023年08月29日03版三版)

最新相关

巧解万元机械臂修复难题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通讯员 张俊 李龙梅 报道近日,中国宝武新钢集团技术中心基层班组职工自己动手,用几十元解决了上万元的采购修复问题的故事,吸引了该公司基层大量关注。将时间的指针...

涟钢冷轧高端家电板建设工程项目投产

春风传喜,战鼓催征。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3月18日上午,湖南钢铁涟钢冷轧高端家电板建设工程项目投产仪式举行。涟钢冷轧高端家电板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一...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

以创新为驱动,敬业集团深耕品种钢研发

以创新为驱动,敬业集团深耕品种钢研发

在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创新研发已成为企业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双碳"战略的时代考题、行业转型的深度调整,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