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东特股份轧制出0.6毫米公差带汽车钢

近日,沙钢集团东北特钢股份公司(简称东特股份)成功轧制出0.6毫米公差带汽车钢16MnCr5,打破了该公司宽扁钢轧机历史最好1毫米公差带纪录。该产品的成功轧制,标志着该公司宽扁钢轧机公差带控制水平取得新突破,对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打造东特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此次生产的16MnCr5为新能源汽车用钢,要求厚度公差为0.2毫米~0.8毫米,高于该公司历史最好水平1毫米公差带要求,是该公司模具钢产线从未生产过的极限公差带产品。要挑战这种厚度公差的轧制,意味着必须突破传统生产工艺。承担生产任务的东特股份第二轧钢厂模具钢车间成立技术攻关团队,致力于打破固有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该攻关团队制订了可靠的生产工艺方案,精心策划轧制具体细节,对操作流程进行梳理检查,从现场测算成品尺寸、温度影响汇总、设备检查校准等方面进行多次试验总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轧制成功。

正式轧制开始后,各工序严格执行生产准备方案,当第一支16MnCr5钢坯从加热炉快速向轧机驶进,轧钢工按照计划不断对其进行调整。第一支钢材从轧机出来后进入测量区,测量的实际尺寸在公差范围内,但未达到理想状态,随即返回轧机做压下调整。在此期间,工人不断增减同板差值调节侧弯,保证其厚度均匀性;合理设定辊速,加快生产进度;精细控制加热炉温度;专人持续测量成品尺寸,测量数据反馈轧机进行校验……一系列操作、调整、校验后,保证了热检成品尺寸达到稳定状态、厚度尺寸无异常、测量结果均达到理想状态,78支16MnCr5产品全部顺利轧制完成。 (赵璇)

最新相关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李希雯 刘宜宸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

如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朱晓波10月16日,2024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以经济手段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从市场机制、资金机制等...

天津分布式电源"四可"功能要求出台

本报讯 为适应天津市北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支撑打造高承载新型配电网,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日前,天津市蓟州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

有成效、有挑战、有方向

本报记者 贾林海"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遵循了科学规律,创新了工作模式,积累了好的经验。"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