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天冷且夜长。而凝聚在钢铁行业上空的“冷空气”愈来愈重。山雨欲来,满城风声飒飒。 10月12日的郑州,灰蒙蒙一片,一股浓重的压迫感笼罩整个城市。位于南三环文治路的紫东钢铁园,园区内停满了车辆,周边道路上没有了曾经络绎不绝的大车,大型的仓库内空旷闲置多年,往日的繁华喧闹已成寂静空巷,安静中又夹杂着一丝焦虑和不安。 “暴雷了,公司跑路了。”随着郑州一家钢贸企业暴雷消息的口口流传,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在该公司所在紫东钢铁园的办公楼前。有的情绪激动,入户激烈争论,讨要资金;有的三五成群,窃窃私语,等待解决;还有的正在路上,赶往现场。据了解,该公司当天正常营业,有员工还在办公,但被眼前的阵势明显吓到。 据市场人士称,此次暴雷企业涉款总金额近亿元,牵涉几十家企业。 一、行业乱象愈演愈烈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用一句行业著名企业家的话说,行业进入了冰河期。 中钢网资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对于今年的整体行情的判断是:比2014—2015年的形势更严峻,主要是外部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的粗放式发展这么多年,在遭遇严重危机之际,很多问题和毛病都显现出来了。所以说,当前行业内部、外部都出现了严峻的风险和危机。 自8月份以来,四川、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钢贸商暴雷事件,近期西安、郑州等地再有发生,钢贸商暴雷的现象在不断升级,暴雷事件愈演愈烈呈全国蔓延趋势。钢材市场人心惶惶,无心交易。 此起彼伏的暴雷背后,其实是部分钢贸商玩转圈货、玩空单的行业乱象所致。据了解,今年钢贸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生存现状陷入到较为艰难的状态,系统性危机逐步逼近,钢贸商似乎已到悬崖边缘。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当钢贸商面临存亡之际,就容易病急乱投医、铤而走险,盲目投机、被迫暴雷,因此导致转圈、空单等乱象席卷泛滥。中钢网品牌中心在西安市场调研期间,当地钢贸商表示,2022年一车货曾转了199圈。 中钢网高级分析师吕克强表示,2023年以来,整个钢铁的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终端市场对钢材消化很弱,做为中间商的钢贸老板们迫于生存压力,从而铤而走险,不重视风险的情况下,在行业内部开始内卷。 吕克强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首先是钢材需求结构的改变。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用钢占钢材消费比例持续下降,2022年底已降至30%以下。用钢主力严重萎缩,导致钢贸商出货量严重下跌,公司收益下滑明显。“建筑钢材一直是我国钢材消费结构的主力,占比高达55.1%,其次是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用钢,分别占比约19.3%、6.6%和3.6%。然而,当前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三大市场均面临需求萎缩的挑战。” 其次是行业身处深度调整周期。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降碳减排政策,钢铁产业做为重要的减排目标,整个产业链都在深度转型和升级,那么在这过程中,钢铁产业上下游的成本、供需等环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错配。 然后是钢贸商的投机心理。暴雷的钢贸企业的负责人都有强烈的投机心理,总觉得自己会是“幸运儿”。但有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你看对方的蝇头小利,对方看的是你的本金!”最终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也逃不了。 二、暴雷背后的罪与罚 在中钢网走访市场期间,众多钢贸商表示,难啊,今年整体形势比疫情几年更差,相对于疫情期间库存不仅减少了一半,销量也“出现”腰斩式下滑,企业已经出现严重亏损,“就看接下来宏观调控怎么样了。但是再怎么难,也要撑下去嘛。”他预计钢贸生意在这一两年都不会有起色。 采访中,钢贸商普遍认为,明年行情会比今年更差。“一个经济调整周期,不会这么快走完,预估明年钢价无论是均价还是高点,都会比今年更低。” 一个难字,道不尽2023年钢材贸易商之艰难!采访中,众多钢贸商谈到今年经营业绩时,无不这么感叹道,其神态之忧郁,情绪之悲观,似乎折射出这大半年艰难的经营轨迹。 中钢网从郑州、西安、唐山等调研情况综合来看,建材需求整体下滑50%以上,低库存、零库存运营已是普遍现象。以此同时,生产建材的厂家都在有意缩减建材产量,调整生产线转向板材、型材。而导致供需矛盾正在从建材转移至中厚板、热卷、钢坯。 吕克强表示,恒大的彻底暴雷,导致了整个钢铁建材行业危机重重。房地产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建材钢企的生死存亡,钢厂也面临严重亏损,濒临倒逼,寻求出路很难,不寻出路必死无疑。钢贸商也是如此。 “钢贸商有一种对赌、投机的风气,部分中小型贸易商的资质不好,可能原本就没想好好经营,注册个空公司,如果卖出去一票远期货,赚钱了就交货,亏钱了就跑路。”某头部期货公司黑色分析师表示。 另一位受访的资深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卖家企业并不会做风险对冲,纯粹是在赌单边行情,赌错就准备赖账。”据他介绍,如果供应商在现货市场卖空,同时在期货市场套保做多,那么,现货端亏钱,期货端赚钱,整体上可能还赚点钱或浮亏不大。 中钢网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钢铁行业金融化越来越严重,钢贸商现在大多数都在关注期货走势,从盘面红绿来判断行情。从企业经营者到销售负责人,甚至货车司机、看仓库的大爷和做饭的阿姨都在分析走势。 对此,行业人士给予了提醒和告诫,他表示,一些钢贸商面对现货市场钢材价格频频下跌,亏本经营,都想在期货市场赚钱,弥补损失。其实,期货不是赚钱,本质是规避风险,千万不能投机。入期货,搞投机,80%是亏损,20%盈利,20%里面12%是套期保值盈利。所以,如果要投机,钢贸商远不是做期货人的竞争对手。 目前行业竞争逐步白热化,钢厂之间开始厮杀,钢贸商也开始内卷,钢厂‘卷’钢贸商,钢贸商‘卷’市场。整个市场处于弱需求环境下,市场萎缩、价格下跌,同时,原材料涨价,环保投入增加。这种矛盾下,势必会掀起行业的血雨腥风。 对此,陈雷鸣建议,行业环境出现这种严重的冰河期,这一轮的周期是比较长的,三五年不一定能够度过,甚至可能会是八年、十年。这一轮各个方面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每个企业在这个时候对内部要做好风险把控,才能确保企业这艘巨轮不漏雨、不漏风、不漏水,不要外部大风大浪还没来,自己内部出问题了,先沉下去了,自己败给了自己。 三、生存困境急盼破解 回顾历史才能洞悉未来。2011年钢贸危机开始前,上海钢贸市场80%的市场份额被福建企业占据,其中以周宁县籍居多,钢贸商信用额度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危机爆发后,据估计,仅宁德信用卡逾期的钢贸商至少数万人,额度高达几十亿,“顷刻间化为乌有”。 2011年中国钢材价格经历了1月到3月初的上涨又回落、3月中旬到5月初的大涨、5月中旬到9月初的盘整、9月中旬到12月底的大跌四个阶段。钢价跌宕起伏中,宏观面和需求端的影响很大。总结2011年的钢材市场,房产税试点、日本大地震、企业钱荒潮,这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采访中,无论是钢厂还是钢贸商,都将行业困境归结于“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的最大原因则是“钱荒”。从中钢网在终端调研情况来看,项目大部分都没钱,进度缓慢。当前手里的项目竣工交付后,后面几乎没有新项目,招投标寥寥无几,青黄不接。 在西安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在建的项目走访时,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建的项目总数与往年相比几乎缩水了4-5成,招投标项目明显减少,可以说寥寥无几,直接影响到明年的新项目开工情况,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没钱,民企、国央企都是如此,没钱是大家面临的共同现状。 时下,对于钢贸企业来说,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浪淘沙”、“逆水行舟”、“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更是展现新机遇和新希望曙光的关键时期。此时此刻,贸易商们的表现各异:有的在迷茫,有的销声匿迹,有的开始转行,有的改变主业,…… 然而,如何坚守钢贸这一阵地?怎样破解摆有眼前的经营困境?这成为2023年钢贸商面临的最大难题,而这却关系到钢贸商的生死存亡。 当前,钢铁产业链整体都在调整,钢厂有的在增加终端直供比例,有的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有的在做期现结合、期货套保,有的在调整经营模式。钢贸流通企业亦是如此,不转型就面临着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钢贸企业选择了跨界转型,他们中有投资房地产,有闯入餐饮业,有足涉金融业,有创办物流业,有投身旅游业,有转向文化业,等等,抛弃钢贸,退出钢市,另辟蹊径。 钢贸商转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的钢贸商因炒期货导致巨额亏损,有的商家投资金融业,因资金链中断,背上数亿欠款压力,最终走上轻生的不归路,悲惨的结局,让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不过,贸易商转型成功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钢贸的主业与转型的副业并举,在转型的同时,不抛弃钢贸主业,因为钢贸主业,是钢贸企业发家致富的产业,十多年、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商家对钢材贸易驾轻就熟,因此,尽管一些钢贸企业实施转型,但仍把钢贸为转型打基础,即便钢贸亏损,也没有全部抛弃,在转型的新的事业没有站牢脚跟之前,决不退出钢贸。 转型,不转行;转型,不越界;转型,不盲动;转型,不浮躁。陈雷鸣表示,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长期的、深度的战略转型、资源重组、业态调整、模式重构期。我们要高度重视,理性看待,清醒面对,主动出击,危中求机,危中求变,不仅仅要理性面对外部风险,更要把控好内部风险,练好内功,携手走过严冬,迎来新的春天。
资讯监督:刘奕17739761747
资讯投诉:李瑞1598187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