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米飒报道
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公众及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企业ESG绩效,评估其在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近年来,由ESG理念带来的企业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与价值重塑不仅推动着企业乃至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结构。那么,ESG时代,中国钢铁能否迎来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新机遇?“双碳”目标下,插上ESG“翅膀”,中国钢企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和日益迫切的发展需要间取得平衡、实现双赢?5月13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行中心副总经理兼碳中和办公室副主任刘仕君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谈道,交上一份优异的ESG答卷,不仅对钢铁企业重要,对行业同样重要。如果能抓住机会,钢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社会价值都将得到重新定义。
ESG,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
价值重塑应由企业主导
随着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ESG也被认为将重塑企业价值。刘仕君表示,虽然ESG是一个新的理念体系,但它包含的内容,即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而言并不陌生,只是以往散见于对外披露的各种信息中,而现在被整合在一起明确提出。比如,宝钢股份2003年起就主动发布环境经营报告,后来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年以来,宝钢股份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趋势,又将其改版为基于ESG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谈及这种改变,刘仕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ESG这种非财务绩效评价实际上是对财务绩效评价的一种补充,它的提出是基于公众及投资者对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需要。”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人们发现仅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足以判断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尤其是长期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一些潜在风险在财务报表上很难体现出来,如“黑天鹅”事件、企业内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揭示企业的非财务信息风险,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规避风险。“ESG理念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坐标体系,也就是从长期的、不同的维度来衡量公司的价值。”刘仕君表示。
如今,人们对于企业的关注点,已经转为既要基于股东利益的短期财报好看,又要基于利益相关者对社会发展持续做出贡献。评价维度的丰富,实际上对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此,刘仕君分享了他对ESG评价下企业价值重塑的理解。
“现在大家对ESG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刘仕君表示,ESG对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各行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种新的约束,比如面对环保压力,钢铁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在ESG评价方面是“吃亏”的。“这些年钢铁行业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减轻自身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仅仅把一个个污染指标降下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必须去考虑发展问题。”他说。
他认为,无论什么议题,最终的实施主体都是企业。因此,面对ESG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该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要坚持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无论外界对企业价值的评价维度如何变化,企业始终是为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要创造竞争优势,贡献社会价值,特别是长期价值;另一方面则是要考虑如何做好成本转化与价值疏导。在他看来,对于ESG,关键是要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一体创造。
“我们做这些事都是付出成本的,而这些成本是要沿着产业链传递的,我们能不能创造出随之一起传递的价值?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刘仕君坦言,人们不会因为一家企业或者某个产业对社会的价值越来越低,就降低对它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虽然ESG是非财务性指标,但最终会体现在企业价值上。从根本上说,ESG与企业的商业价值同样密切相关,并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要求高在于不仅关注企业财务指标,还关注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难度大在于不仅要做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且还要在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双链”上发挥作用。
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一体创造,企业能否发挥好主导作用是关键。刘仕君特别谈道:“如果只是一味迎合公众及投资者,那么企业的价值一定是打折扣的。比如社会责任,公众更倾向于把社会责任理解为企业在做好事,可对企业而言,仅仅做好事是无法体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长期价值的。这也偏离了ESG的初衷。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必须从‘做好事’上升到‘做好企业’的层面上来。”
刘仕君指出:“无论是ESG抑或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评价标准体系,对于企业而言,核心议题始终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要有能力去把各方的关切转化为自身的实际价值。”
如何把各方关切转化为企业的实际价值?他特别提到了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一直是宝钢股份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2005年,宝钢董事会成为中央企业中第一家外部董事全部到位且超过半数的董事会。如今,进入ESG时代,宝钢股份再次走到时代前沿,在2021年、2022年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蓝皮书》中分别排名“央企ESG*先锋50指数”第七、第四,均为钢铁行业第一;登上去年8月23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中国ESG 50榜单”,也是唯一一家钢铁企业,在ESG实践中发挥了国家主力军作用。
在刘仕君看来,相较于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应是企业格外关注的因素。“E和S讨论得最多,因为人们更倾向于从中发现机会,但G其实是企业应该着重关注的内容,它也是ESG中唯一一个完全由企业主导的价值绩效。”他表示,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将来自企业外部、内部的不同关注点转化成双方共同关心的ESG议题,并快速实现落实和闭环管理。据他介绍,宝钢股份搭建了3级ESG治理机构体系,以董事会作为公司ESG管理的最高机构,每年监督并审议公司ESG相关风险及目标进度;下设战略、风险及ESG委员会,制订公司可持续发展及ESG制度、战略及目标。该委员会又下设ESG工作小组作为主要协调和执行机构,负责识别并监控日常运营过程中的ESG风险、跟踪ESG表现并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
刘仕君特别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司治理虽然无法像一些环境指标被量化出来,但是它可以将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甚至是企业价值观显化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治理体系,企业的风险便很难把控,会深刻影响企业长久发展,因此建议钢企开展ESG工作时要不断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乘风”ESG,如何发挥其国际传播效能?
变自说自话为对话是关键
企业每年发布的ESG报告是ESG评价的重要载体。今年4月底,宝钢股份2022年度基于ESG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版跟随年报一起出炉,这一发布时间比往年提前了2个月。“往年我们会跟着年报发布简版ESG报告,做出这个改变一方面是财报发布受到资本市场分析师的关注,同步发布完整版ESG报告有助于分析师分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便于评级机构及时获取企业ESG信息。”说起这个小变动,刘仕君直言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传播效能,“企业发展同样要关注如何更好地与资本市场‘对话’,最终目的是要让企业的价值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体现。”
刘仕君表示,ESG是一种“国际语言”,内容披露方面要做好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筛选,特别是在回应外界关切的话题之外,应主动披露展现企业潜力的信息,在体现企业责任的同时,积极展现企业基于自身价值的成长性和价值观所创造的贡献。同时,考虑到吸引内外资,企业在报告编制方面则要结合国内外不同机构如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明晟、道琼斯对ESG的关注点进行编制。
他分享了宝钢股份的“秘诀”——结合自身特点,做出前瞻性的ESG规划与行动。比如在“双碳”战略下,钢铁行业作为碳中和转型行业,应该在绿色低碳产品开发与应用场景拓展上下功夫。
翻阅宝钢股份2022年度基于ESG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宝钢股份一是回应了社会关心的环境问题——讲述了通过自身低碳转型发展,如研发低碳冶金技术、降低自身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二是着重描述了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做出的努力——研发低碳产品引领市场需求和通过乡村振兴挖掘“生态经济”,助力产业发展。例如,在提高产品价值方面,报告提到,宝钢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汽车高强钢、取向硅钢、高等级家电用钢、能源海工用钢、桥梁用钢等高端产品,且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于2022年正式推出BeyondECOTM绿色低碳产品品牌,包含低碳钢、零碳钢产品。在延伸价值链方面,宝钢股份持续推进与国内外多个领先企业达成低碳战略合作,合作范畴从减碳技术与工程开发到绿色供应链,涵盖多个方面,不断拓宽低碳战略的深度与广度。在产业振兴方面,宝钢股份向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云南省普洱市捐资助力,实施“‘双碳’振兴”碳汇开发及碳普惠市场建设项目,参与咖啡产业振兴行动、帮助引进上海睿远公益基金公司对当地生态茶园项目进行资助,挖掘当地生态价值的模式等。
此外,针对应对气候长期挑战这一重要议题,去年6月21日,宝钢股份还发布了中国钢企首份气候行动报告——《2021年气候行动报告》。说起这份报告,刘仕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实现“双碳”目标愿景,关键是要从认知共识向行动常识演变。而跨越从认知到行动的鸿沟,正是这份报告的重点着墨处——宝钢股份“双碳”工作的核心追求——体现社会责任的净零碳排放和承载企业价值的绿色低碳产品。“绿色低碳转型是对传统钢铁价值链的颠覆性革命,带来的最急迫思考就是我们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实现这两个核心追求则依赖于工艺和产品的重大突破。一方面是创新变革,推动碳基能源资源与原辅料减量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绿色产品设计与应用场景拓展。”刘仕君表示,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是“双碳”两大底线,ESG平衡经济与环境的理念与“双碳”战略一脉相承,宝钢股份无论是基于ESG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是气候行动报告的发布,核心都是体现对社会的贡献,挖掘并凸显新时代的钢企价值。
不过,刘仕君也表示,企业的ESG工作绝不等同于发布的ESG报告。“ESG报告主要是为了披露信息,也是企业的公开承诺。而ESG工作与是否披露信息没有关系,它是基于企业的实际来制订和开展的,往往与企业发展战略有着密切联系。”对于企业ESG表现是否可以采取财报指标量化的方式体现,刘仕君则认为,ESG报告是非财务性指标,关注的是长期的趋势,而过度量化的指标往往容易将各方注意力聚焦于短期行动上。两者之间不一定是同向关系,趋势之中会有波动,同时这也违背了报告本身的核心要义,无法准确表达和展现企业的意图。“实际上,在报告中一味追求‘点状’的指标式量化,而忽视‘线性’的趋势性显化,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利益相关者,都存在着不能被及时感知的风险。”他表示,企业在具体落实一些议题时,不仅会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议题的轻重缓急、成本问题等,而且会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去年的限电措施等,在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从趋势入手观察和评价企业更为客观和准确。
尽管看似“不可控”,但刘仕君还是透露了一个编制ESG报告的“小技巧”——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企业除了要在字里行间呈现贡献外,还要注意表述方式,特别是在受众方关心关注的问题上,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让其快速清楚地知晓企业的做法和计划、意图,提高受众的认可度。“企业可能自认为有价值,但是各利益相关方是不是也认同你的价值?”在刘仕君看来,在反映企业长期价值的趋势方面,如果企业仅仅是自话自说而没有与利益相关者形成“对话”,那么企业的价值很可能就没有得到应得的认同。在这方面,宝钢股份建立了与利益相关者的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形式,充分了解各议题对宝钢股份的重要程度及各利益相关方对于宝钢股份ESG表现的评价等。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上,ESG理念发展较为成熟,但在我国仍是刚刚起步,对开展国际贸易的钢企,特别是有意吸引外资的钢企而言,ESG报告的发布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刘仕君表示,中国钢企在ESG报告的编制中,应本着“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贡献不同的价值”的原则,一方面按照国际相关机构提出的ESG报告发布标准进行编制和发布,另一方面也要加紧中国标准的研制,为ESG标准国际化互补互认贡献新的视角。刘仕君介绍,近些年在这方面中国宝武及宝钢股份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在沙特阿拉伯建设全球首家绿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厂等。同时,他认为,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新兴市场建设等都将为中国钢企向世界贡献新的ESG价值视角提供更多机会,“中国钢企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向世界传递我们的ESG价值视角和声音,提供ESG中国范本,为价值的多元化创造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