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飞涛: 精准施策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江飞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制造业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积极迈进,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尤为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加快,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制造业仍是我国工业的主体,且正面临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其在精益制造能力...
江飞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制造业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积极迈进,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尤为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加快,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制造业仍是我国工业的主体,且正面临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其在精益制造能力...
李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今天,数字中国建设成绩显著,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工业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培育新动能、把握新机遇、开辟新局面具有重要...
刘世锦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紧迫要求。日前公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政策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是下一步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落实好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将会有力促进新发展格局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
韩鑫在攻关技术、制定标准的赛道上勇攀高峰,在科技创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将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我们一定能助推中国制造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期间,对国产"手撕钢"的称赞。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这款由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自主研...
符惠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 "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不能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来搞转型""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正确处理党建这个最大的政绩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之间的关系,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山西发展实践证明,要注重把机关党建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关键在于从机关实际和中心任务出发,运用好党的政治...
彭在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是中国2021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转型力度前所未有,钢铁行业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钢管生产基本流程是高炉-转炉长流程和电炉短流程,即碳冶金与电冶金流程。电冶金比碳冶金的碳排放强度低,而氢冶金的碳排放强度更低。氢冶金是一场技术革命。实现氢冶金的技术路线有两条,即"直接碳避免"和"智能碳使用"...
刘毅前不久,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陆续向各进驻地方、企业及部门反馈督察情况,引发广泛关注。此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对北京、天津、浙江3省(市)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家央企的督察进驻工作,并对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2个部门开展督察试点。"对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识不够到位,研究部署和推进落实不够有力,部分重点工作进...
作为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25日在一场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仍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潜力亟待挖掘。刘俏指出,中国已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视为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制造、中国生产可能有更大比例是服务于国内市场。怎么形成国内的强大市场,怎么促进消费在中国经济社...
李彦宏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中国"不断涌现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智能交通疏通了城市的血管,智能工厂改变了生产的形式,智慧医疗实现了高效的健康管理……当智能技术融入生产生活,创新活动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在悄然出现: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乃至横跨不同产业,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今天,以共同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主体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产业上下游间、产业与产业...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除了考虑疫情后经济恢复、内外环境不确定性等综合因素外,这个目标的设定再一次释放出信号: 中国经济工作当前的着力点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速度与数量不再是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之前,围绕2021年中国要不要设定具体经济增长目标,社会各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笔者认为,目前仍有必要为经济增长设定一个目标,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出发点和标准,在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