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搜索

加快纵向整合 促煤焦钢融合发展——金鼎钢铁集团推进纵向产业链布局纪实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李雪坡 贾博浩 孙博文2021年9月26日,金鼎钢铁集团持股80%的两家企业,原山西潞宝集团旗下两大焦化企业--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山西建滔潞宝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此前,在2020年8月,金鼎钢铁集团与山西襄垣鸿达煤化工建立股权合作。两次"落子",金鼎钢铁...

河钢宣钢 聚焦质量提升扎实开展“质量月”活动

在全国第44个"质量月"到来之际,河钢宣钢围绕"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主题,进一步强化"大质量"理念和特钢思维,聚力提升"工作、服务、工序、产品"质量,精准对标攻关、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线升级,开创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局面。河钢宣钢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积...

宝钢股份:上半年产量2600万吨,下半年会环比下降

2021年8月30日,宝钢股份在宝山总部召开了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董事长邹继新、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王娟、硅钢事业部总经理沈侃毅、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毛晓明出席会议,与广大投资者进行了在线互动。问: 祝贺宝钢股份上半年取得行业第一的骄人战绩,下半年限产,目前铁矿石价格下行明显,预计下半年宝钢...

华菱如何5年跨越三大步 《人民网》深度解读

"5年时间,华菱成功三步大跨越,从脱困到振兴,再到进军世界500强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改革创新前行,勇担'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的主力军。" 《人民网》作深度报道--人民网长沙8月13日电 (记者 林洛頫) 无人机全自动起降,自动更换电池,整个钢铁厂房全景及热红外成像画面在屏幕上实时呈现;生产车间内5G...

上半年河钢5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5项产品替代进口

今年以来,河钢站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的高度,瞄准高端制造和行业最前端的材料,充分发挥全球技术研发平台优势,大力培育行业第一、唯一和替代进口产品,在产品细分领域打造更多的"单打冠军"。上半年,河钢5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5项产品实现替代进口、0.4-3.0毫米厚镀铝板国内...

工信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426号建议的答复

袁伟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产品质量分级的建议收悉,经商市场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扩大钢铁产品质量分级品种范围我部指导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开展钢铁产品的质量分级工作。目前已在民用轴承钢、船舶海工钢、建筑钢筋等三个领域成立工作组,形成三个品种的质量分级方案,推...

经济观察:中国钢铁业真的“大而不强”吗?

中新社湖北黄石6月25日电 (记者庞无忌)从1996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25年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位。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近57%。但多年来,在航空航天、铁路、军工等领域,部分钢材仍需要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中国钢铁工业也一度被贴上“大而不强&r...

河钢万吨海工钢建功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海洋油气产量稳步上升,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一直重视海洋油气的开发,近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陆丰14-4中心平台,在南海东部海域顺利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和安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该平台的建设...

与快速发展的高温工业同行——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成立三十年来耐材行业发展的回顾和思考(一)

徐殿利 陈建雄耐火材料作为高温工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国以来,耐火材料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2000年后,耐火材料行业在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同时,适时把握入世机遇,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在钢铁、建材、有色等...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海洋热情”轮改装顺利开航

近日,30万吨油轮“海洋热情”号(SEAPASSION)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顺利完成脱硫系统加装改造开启新征程。船舶修理是一项短、平、快的工作,生产工序质量环环相扣,特别是坞内工程,坞期紧、任务重。“海洋热情”轮进坞后,要在左右舷侧外板新加90平方米左右的PBL靠泊补偿外板,另外还涉...

《唐山市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21-2022年)》印发

为进一步明确新一轮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科学指导唐山市制造业企业扩大设备更新,切实提高全市工业技改有效投资水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目录。一、行业技术改造投资重点(一)精品钢铁先进钢铁产品。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工模具、弹簧...

智创未来 谋局而定——中天钢铁:为世界一流作创新注解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通过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将用于太阳能的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切割丝会拉到0.08毫米,合金线会拉到0.04毫米,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这是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常州唯一获奖单位,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总指挥董力源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时发出的中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