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关税(CBAM)首批覆盖行业是水泥、化肥、钢铁、铝、电力和氢行业,依据的是所谓的‘碳泄漏’。如果一个国家的排放政策增加了当地成本,那么另一个政策较宽松的国家可能会具有贸易优势。在对生产的商品的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会转移到价格较低、标准较低的国家(境外生产),最终全球排放量并未减少。” 11月16日,在“兴达高峰论坛2024”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以铝为例,从中国和欧盟铝工业发展现状、国家政策、能源结构、企业减排等因素,对欧盟铝碳关税的实施作出客观分析,阐述其对中国钢铝产品具有不合理性,希望对钢铁出口企业有所帮助。 葛红林认为,这种不合理性不光对铝产品存在,对钢铁产品也一样。葛红林表示,自己虽然离开宝钢生产一线己经20多年,但十分关注钢铁工业的发展。他曾与钢铁业的朋友探讨以下问题:进入新世纪,中囯钢铁工业不仅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节能减排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长流程的钢铁生产上,宝武等大多数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领先全球,欧盟怎么还想征收它们的碳关税?朋友告诉他,当前,欧盟钢铁企业大多实现了从长流程转向短流程的电炉生产,是拿欧盟短流程的碳排放作为对比,来征收碳税。 面对此种说法,葛红林只能回答:“今后中国向欧盟出口的钢材,尽可能采用电炉钢工艺的钢材。”但他同时表示:“希望钢铁同仁们除了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之外,也要在制定国际规则上下些功夫。”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资讯监督:刘奕17739761747
资讯投诉:李瑞1598187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