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孔子学院2名教师住所位于交火核心地带,受困无法撤离。领事保护中心会同教育部、驻苏丹大使馆紧急研究解救方案,一边安排专人24小时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动态,指导沉着避险,一边连续不断做苏丹有关方面工作,促使对方安排小股部队实施营救,同时协调华侨在附近稳妥地点接应并临时安置。通过近30个小时的联动营救,2名老师总算安全脱离险境。
钢铁快报:“能帮尽帮,不仅要帮助撤,还要尽量安排好。”就这样,他们在喀土穆上了车,又在苏丹港登上了军舰,一直到在吉达下船,对中方的照顾赞不绝口。
钢铁快报:孔子学院2名教师住所位于交火核心地带,受困无法撤离。领事保护中心会同教育部、驻苏丹大使馆紧急研究解救方案,一边安排专人24小时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动态,指导沉着避险,一边连续不断做苏丹有关方面工作,促使对方安排小股部队实施营救,同时协调华侨在附近稳妥地点接应并临时安置。通过近30个小时的联动营救,2名老师总算安全脱离险境。
钢铁快报:“能帮尽帮,不仅要帮助撤,还要尽量安排好。”就这样,他们在喀土穆上了车,又在苏丹港登上了军舰,一直到在吉达下船,对中方的照顾赞不绝口。
守护万里归途
奏响团结协作华章
“感谢祖国”,这是在撤离行动中最常听见、最为质朴的同胞心声。在喀土穆,陆续登车撤离的同胞,纷纷对我使馆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在苏丹港,指挥员“开始登舰”的话音未落,人群中响起“感谢党中央”“祖国万岁”的欢呼。在吉达,多家中资企业的撤出人员兴奋地打出横幅“感谢伟大祖国”。在苏丹港,数百名同胞齐声歌唱国歌,久久回响。那是发自内心的赞歌,是对祖国的致敬。
在巴西外交部就救助巴西侨民表达谢意时,在200多名巴基斯坦撤离人员挥舞着巴中两国国旗下船时,在外籍人士与工作组人员拥抱时,我们感受到外国朋友对中方友好支持与倾力付出的认可。看着侨民们眼中洋溢的安心与幸福,听着同胞们对伟大祖国的自豪与歌颂,多名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发自肺腑地表示,连续10多天奋战带来的疲惫烟消云散,为了同胞们安全回家,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什么是危难中最坚实的依靠?“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到边境)有一个,我们接一个”“不放弃任何一位同胞”……在外交官们掷地有声的话语里,相信可以找到答案——这就是祖国,你永远可以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