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铜仁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铜仁市建立以自主创新为主导、协同创新为纽带、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找科技攻关“突破口”。成功争取“低品位碳酸锰矿锰渣全过程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列入科技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同时,制定《铜仁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重点突破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锰精深加工产业、电池回收产业链条、磷酸铁锂电池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燃料电池盒固态电池材料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制定《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构建“碳酸锰矿——高纯锰材”产业链,对层状锰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材料、镍锰高电压富锂锰基锂电正极材料、新型锰基电子功能材料及磁性材料、锰湿法冶金高清洁生产技术、低品位碳酸锰矿直接生产高纯硫酸锰等关键技术攻关,给予重点倾斜,明确25条措施中涉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就有20条。

谋统筹发展“大布局”。立足打造成国家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跨越性定位,为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明确打造千亿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全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全国锰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战略性目标。围绕锰系电池材料产业链、锰基功能材料产业链、钾钡及方解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三大产业链体系,已逐步开展关键技术攻坚。目前,超低汞触媒催化剂技术实现突破,已建成1500吨/年超低汞催化剂中试生产线;威顿公司自主研发新型低温硫酸工业催化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锰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和精深加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示范等项目已列入省科技厅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实施方案。

抓科技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研发平台,目前已布局和建设贵州省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电池用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中伟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铜仁学院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46个。主攻一批关键技术,中伟新材料研发的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四氧化三钴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汇成新材料电池用硫酸锰直接除杂法技术国际领先。培育一批创新示范基地,已成功打造国家火炬铜仁锰产业特色产业基地、贵州铜仁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贵州铜仁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贵州玉屏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创新一批合作模式,推动铜仁学院与深圳为方能源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贵州省锰系新型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实现铜仁首家锰系钠离子电池高新企业投产运行。

优科技支撑“强保障”。制定《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关支持措施》等政策性文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取薪、创办企业等。创新“编制在学校,研发在企业”人才合作,推动铜仁学院和中伟新材料共同引进5名博士人才。目前,全市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个,科技创新型博士人才70人,科技创新型硕士人才130人,创新型领军人才3人,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3人。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税务金融进企业服务行动,2022年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达3.57亿元,为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8.69亿元。2022年,成功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53项,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2项6400万元。成功引进松山湖实验室,联合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离岸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拟共同打造10万吨镍锰二元正极材料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