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南川: 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重庆8月18日电 (袁治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南川区工业发展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工业提质总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招商瞄准科技型企业

工业园区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紧盯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档升级“南川制造”,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在重庆同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全自动精密冲压线上,机械手臂灵活自如地取料、冲压、取成品。

重庆同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桃云介绍,该厂在建设之初就决定配备目前同行业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投资建设全自动机械手臂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传统人工提高10倍以上,冲压小孔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

同昶科技原厂在广东东莞,随着招商引资,在南川区建设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基地,为电子、智能家居、汽车等产品提供金属及塑胶制品配套服务。

南川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毅勇介绍,工业园区坚持智能制造产业定位,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搜索科技型企业信息。

今年以来,工业园区签约坤煌实业、涂料创新产业园、特种设备再制造利用、耐高温金属混相颜料、汽车零部件等项目28个,协议引资180.81亿元。

智能化改造提高效率

位于南川区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的重庆恒亚铝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各类铝材生产加工的企业。今年2月,该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升级改造的智能化车间建成投用,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生产车间,新引进的金属板材全自动折弯设备格外引人注目,经过电脑编程后,就可实现自动生产,相比于传统人工折弯机,不仅在产品精度上更好把控,生产时间也大幅缩短。

“加工一千平方米的铝板,如果用传统的折弯机,需要三台机耗费一天时间,用全自动折弯设备加工,只需要四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该公司总经理姚志杰介绍。

除了全自动折弯设备,车间内还有一条200多米的钣金智能传送线,通过传送带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改变过去各环节间人工转运的方式,实现了生产部件不落地周转。

智能改造的作用是明显的,姚志杰介绍,制造生产线改造升级之后,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产能实现大幅提升,产值增加300万元左右。

智能制造是工业企业的必然之路,南川区通过智能诊断、上云上平台等方式,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工业制造逐渐实现工业“智”造。

自主创新增发展后劲

“从教授专家研发出来产品,再到工厂规模化生产转化,差不多就是十五年,投入研发经费五千多万,一个项目取得了三项发明专利。”重庆威鹏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跃说。

威鹏药业主要生产常山酮,是一种治疗家禽染球虫病的兽药。对于这样的制药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药品研发生产是一个风险极高的项目,投入大、有不可预见性,可能产品研发出来后就被淘汰,但一旦广泛应用,就有会广阔的前景,威鹏药业就是后者。

林国跃介绍,常山酮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就用于治疗球虫病,但由于连续应用,已出现严重的耐药现象。为此,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有效解决了耐药性问题,使治愈率达到90%以上。目前,该公司进入试生产,产品也逐步投放市场,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南川区始终把推动工业提质摆在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截至6月底,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5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94家,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4家,园区企业获得127项发明专利及新技术。

今年7月,南川区印发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金融人才政策》,从加大创新主体引育、加快创新平台集聚、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等10个方面25个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李毅勇介绍,接下来,园区将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立足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南川建设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