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更绿的生产线
钢铁快报:“每度电降低10克煤耗就是新一代技术”。早在2011年,申能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的煤耗指标已全球领先,当时创下1千瓦时电量煤耗276克的世界纪录。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一世界纪录再度被刷新。作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能耗最低的火力发电项目,申能安徽平山电厂二期项目的135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额定工况供电煤耗仅249.31克/千瓦时。相比国内同期建设的机组,其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约15克,全年可节约煤炭1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8万吨。
钢铁快报:新能源的想象力
钢铁快报:更普惠的碳中和
钢铁快报:第一,企业减碳意识大幅提升,2022年制定明确碳中和目标的受访企业比2021年提升15%。第二,企业减碳动力正由外压转向内生。2021年,高达90%的受访企业减碳是受政策和监管的外部压力驱动;2022年,66%的受访企业减碳来自内生动力。第三,可持续不仅是成本更是投资,66%的受访企业认为,减碳可以提高产品溢价。
由此可见,碳中和带来的不仅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施耐德电气自身举例,在其全球营收中,带来积极气候影响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所创造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0%以上。
对此,联元智能CEO黄伟的感受尤为深刻,在利用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结合接入企业和园区进行碳资产管理时,企业参与一开始并不积极,可是将企业节能减碳的需求打造成虚拟电厂等形式,“在用电最高峰,企业仅需将空调涨2℃,不仅节约了工商用电费用,电网还能补贴上万元,这么一来,企业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减碳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些变化,在上海碳博会上早已屡见不鲜。
百威与誉硕能源合作的佛山工厂首个并网运行储能项目,打造了一个可再生电力循环使用的闭环解决方案,成为百威全球和中国啤酒行业的第一个案例,因此誉硕能源的储能电池项目获得了世界银行的第一笔贷款。
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物流包装市场规模约为7600亿元,其中90%以上的包装都为一次性物流包装。上海重点培育独角兽企业箱箱共用通过物流包装的循环利用,去年减少了6000万只一次性包装物,减少近16万吨碳排放量,由此实现2亿元D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