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经济观察: 中德、中法再互动 中欧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已结束对德法的访问回到北京。一如此前各界所预期,此次中德、中法的高频互动为中欧密切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加强绿色环保合作

绿色环保是此次中欧“一拍即合”的一大领域。在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并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此外,中方领导人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理博尔内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时,绿色或环保领域合作也是高频词。马克龙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来法投资,拓展绿色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

中欧在绿色环保方面加强合作有良好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称,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容量新增部分的约48%;当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新增水电产能、45%的新增太阳能产能、一半的新增风电产能由中国提供。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表示,当前欧洲正在经历能源转型,这一转型虽前景光明,但面临的挑战不少。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也吸引了众多欧洲能源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只要双方立足于彼此的需求,把务实合作开展起来,中欧关系就会有好的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和欧洲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中流砥柱,也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双方深化绿色环保领域合作,有助于共同化解转型难题,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务实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

反对“脱钩断链”

去年11月以来,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在反对“新冷战”“脱钩断链”上逐渐形成共识。随着中国经济反弹力度居全球前列,中国领导人此次欧洲之行在“反脱钩”上得到更多积极回应。

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表示,德方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博尔内称,欧盟坚持战略自主,不支持“脱钩断链”。米歇尔也表示,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欧盟和世界,欧盟无意阻遏中国发展,反对“新冷战”和选边站队。

一系列经贸大单成为“反脱钩”的生动注脚。中国领导人此访,中德在应对气候变化、创新、先进制造、职业教育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法则在航空、空间研究、核能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

中欧之所以在反对脱钩断链上有“共同语言”,缘于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于欧洲而言,乌克兰危机后,欧洲通胀加剧,投资、消费低迷,确保对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成为其减缓自身经济压力,应对地区和全球性衰退挑战的理性选项;于中国而言,欧洲是重要的贸易投资合作伙伴,良好的中欧经贸关系对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欧洲企业高管已多次掀起“来华热”,表达继续在华发展意愿,足见与中国“脱钩”不切实际也不得人心。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欧在“反脱钩”上达成更多共识,双方经贸合作有望迈向更高水平。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已结束对德法的访问回到北京。一如此前各界所预期,此次中德、中法的高频互动为中欧密切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加强绿色环保合作

绿色环保是此次中欧“一拍即合”的一大领域。在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并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此外,中方领导人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理博尔内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时,绿色或环保领域合作也是高频词。马克龙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来法投资,拓展绿色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

中欧在绿色环保方面加强合作有良好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称,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容量新增部分的约48%;当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新增水电产能、45%的新增太阳能产能、一半的新增风电产能由中国提供。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表示,当前欧洲正在经历能源转型,这一转型虽前景光明,但面临的挑战不少。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也吸引了众多欧洲能源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只要双方立足于彼此的需求,把务实合作开展起来,中欧关系就会有好的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和欧洲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中流砥柱,也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双方深化绿色环保领域合作,有助于共同化解转型难题,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务实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

反对“脱钩断链”

去年11月以来,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在反对“新冷战”“脱钩断链”上逐渐形成共识。随着中国经济反弹力度居全球前列,中国领导人此次欧洲之行在“反脱钩”上得到更多积极回应。

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表示,德方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博尔内称,欧盟坚持战略自主,不支持“脱钩断链”。米歇尔也表示,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欧盟和世界,欧盟无意阻遏中国发展,反对“新冷战”和选边站队。

一系列经贸大单成为“反脱钩”的生动注脚。中国领导人此访,中德在应对气候变化、创新、先进制造、职业教育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法则在航空、空间研究、核能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

中欧之所以在反对脱钩断链上有“共同语言”,缘于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于欧洲而言,乌克兰危机后,欧洲通胀加剧,投资、消费低迷,确保对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成为其减缓自身经济压力,应对地区和全球性衰退挑战的理性选项;于中国而言,欧洲是重要的贸易投资合作伙伴,良好的中欧经贸关系对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欧洲企业高管已多次掀起“来华热”,表达继续在华发展意愿,足见与中国“脱钩”不切实际也不得人心。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欧在“反脱钩”上达成更多共识,双方经贸合作有望迈向更高水平。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