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王海峰: 未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已成为21世纪全球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和文化紧密交流。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上海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经贸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上海市如何发挥优势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未来,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围绕相关问题,本期“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访谈对话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周汉民。

财联社: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扩容,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对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和国际贸易秩序有何作用?

周汉民: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印度尼西亚国民议会分别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和未来的和平秩序所提出的极为重要的倡议,也被称之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的积极响应。至今,我们已经和150余个国家和30余个国际组织签署了相关的国际协定或正式文件,合作的项目超过2000多个。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在短暂的10年间从建议变为现实,成为包括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20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和一系列国际重要组织相关协议或决议所明确载入的重要建议。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维护以国际经济贸易公平、开放、协作,和以和平手段解决争议为基础的国际重要组织的核心原则,在“一带一路”推进中得到具体落实。对这10年来,尤其是最近3年多来,全球遭受新冠疫情的猛烈冲击、乌克兰危机和其他突发事件影响之下的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所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成为国际法新的“创法性”原则,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特别是人心相通正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共识。

在过往的十年中,我到过“一带一路”合作的相关国家城市,到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如俄罗斯圣彼得堡明珠项目、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能源合作、尼泊尔基础设施建设、越南电力领域的合作、柬埔寨水务领域的合作以及伊朗国家级公路的建设等,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真实写照,就是在人心相通的基础上,大家齐心协力的潜心努力。

“一带一路”对中国十分重要,在过往10年,我们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超过19万亿美元,构成中国对外贸易1/4以上的目标市场。我们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双边投资超过3400亿美元。其中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双边投资中,中国对外投资接近这一数量的2/3。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小而言之,对发展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中而言之,对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维护;大而言之,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构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财联社: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您如何看待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您认为应当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周汉民:世界呈现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是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也是世界之变。建设“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有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和整个建设不断的实施污名化,并提出一些新的创意进行竞争。我认为对公平的竞争,我们无任欢迎,但对不实的污名,我们坚决反对。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及2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云集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未来10年的宏伟蓝图。这是“一带一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真实写照,事实胜于雄辩。

因此,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是我们不能懈怠的历史责任。应当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应当始终突出民心相通是最坚实的基础,全国各地应该把自己的责任担起来,利用不同的区域特色和自然禀赋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合作。

财联社:您曾参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您认为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发挥上海在金融、贸易、科技等领域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

周汉民:上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这座城市是连接、是桥梁、是窗口、是通道,尤其是上海已经建设了10年的自由贸易区,应当在“一带一路”事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上海的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科技中心的框架基本确定,因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上海作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与世界广泛的联系和沟通,不断的“请进来”和“走出去”,把“五通”在方方面面落到实处。第二,上海是可以组织国企、民企、外企来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城市。在“一带一路”事业中,应当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独特但又紧密合作的作用。第三,上海是国际文化大都市,因此,对“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可以做出十分独到的贡献。例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国际电视节和国际旅游节,都应该有地放矢的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推力。

以我任会长的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为例,协会每年举办“中国企业走出去”论坛,并根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同方位,着重在某一年强调我们走到某一个区域应该加强的合作,尤其是这样的合作平台可以是政府与企业、社会以及普罗大众共同协力来做好的事。如同13年前的上海世博会,我们曾经把不同的世博会参加国代表,请到上海的街道、小区乃至居民家中,这些当年我们所做的,今天还可以用来作为进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举措。

财联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需要注意哪些风险和挑战?您对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有何展望?

周汉民:中国许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坚定的“走出去”,我们所看到很多建设工地上,中国和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紧密合作,所做的都是相当吃紧的工作。环境不同,合作的方式不同,交流的语言也不同,这些都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许多挑战。

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三点:第一,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协同作战,“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在中国企业的合作上极为关键和重要。上海应当举行专门的会议,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帮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有坚实的政府支持。

第二,中国企业必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上海企业尤其如此,因此“走出去”要选择我们已有实例的、外方是需要的、项目是可行的,未来是可预期的,因而企业能够做出十分有效的成果。此外,员工培训也要紧紧跟上,中国企业“走出去”才会有广阔的舞台。

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向45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学习。当年外资来到上海,首先建设中外合作企业,然后是合资企业,最后才有独资企业的诞生。我们“走出去”同理,应该和当地的企业精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当地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方式。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与“在重塑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中国地位必须得到稳固和加强”这一目标紧密相连。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中国企业大有作为,但必须把我们的作为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紧密的结合起来。

最新相关

广东省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水文部门监测预报,目前广东省部分江河水位持续上涨,4月29日夜间开始自北向南又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根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和省防总有关规定,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

1-3月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93亿元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2024年一季度上海金融运行情况,1-3月,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93亿元。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支撑,企业债券融资回升。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