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欧盟"内病外治、转嫁矛盾"受多方谴责

本报记者杨悦

5月29日,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欧盟代表团于5月28日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欧委会提议拟对进口钢铁产品(Certain Steel Products)做出保障措施复审终裁,计划自2024年7月1日起继续对涉案产品以配额形式实施为期两年的保障措施,即对配额外进口钢铁产品征收25%的保障措施税。该措施有效期截至2026年6月30日。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18年3月26日,欧盟对进口钢铁产品启动保障措施调查;2021年12月17日,欧盟对进口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案发起第5轮复审调查;2022年6月24日,欧盟发布进口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复审终裁;2023年6月份,欧盟向世贸组织提交声明,确认其决定将26种钢铁产品的钢铁保障措施有效期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今年2月份,欧盟又一次启动一项针对钢铁的贸易保障措施调查,以评估欧盟对某些钢铁产品的现有保障措施是否应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之后。

该消息公布后,遭到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认定欧盟的保障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并要求终止该措施。韩国方面表示,自该保护措施实施以来,国际贸易情况发生变化,欧盟对进口钢材的需求增加了,欧盟与美国也达成了双边协议,豁免了欧盟相关钢材关税,在此基础上再度延长该措施有效期的理由不够充分。巴西方面表示,解决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唯一可持续办法是基于多边合作的办法,欧盟方面采取的单边保护主义措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欧盟方面坚持己见,摆出了自己的“道理”。欧委会在向世贸组织提供的信息中表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欧盟钢铁产量下降了11%,2023年下降了14%。同时,欧盟的钢铁产能在2021年—2023年保持稳定,导致2023年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降至67%的低点。经过综合考量,欧委会得出最终结论——“若保障措施失效,将给脆弱的欧盟钢铁工业带来额外的进口压力,并造成严重伤害”。除了延长钢铁贸易保障措施期限外,欧委会还将对热轧卷板的“其他国家”关税配额(TRQ)设定每个原产地15%的上限,以确保本土市场稳定,避免挤占传统供应商的市场份额。

针对这一点,意大利钢铁贸易协会发出警告,2023年越南、日本、埃及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向欧盟地区出售了390万吨热轧卷板,对关税配额的修订可能导致这4个地区每年销往欧盟方面的热轧卷板减少至226万吨。根据意大利钢铁贸易协会编制的数据,2023年,越南向欧洲出口热轧卷板111.3万吨,日本向欧盟出口热轧卷板105.8万吨,中国台湾向欧盟出口热轧卷板101.6万吨,埃及向欧盟出口热轧卷板72万吨;预计修订后这些数据均变为56.74万吨,分别减少54.56万吨、49.06万吨、44.86万吨、15.26万吨。

意大利钢铁贸易协会表示,未来钢材的短缺或将对该地区汽车、建筑、机械工程等多个钢铁消费行业产生“灾难性影响”,该地区相关本土企业也将因此失去竞争优势。意大利钢铁贸易协会主席更是公开评论:“将保障措施再延期24个月意味着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重叠,这将产生事实上的双重征税。”

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世贸组织调查数据,近10年间,全球的贸易保护措施数量在2019年登顶,当年世贸组织共展开了30项调查,最终发表了12项措施。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一样,属于世贸组织允许的3种贸易救济方式之一,是指当某项产品进口数量激增并造成进口成员方国内相关产业遭受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方政府可以对该产品实施的限制进口措施。

然而,近年来国际社会上打着“保护自身不受损害”幌子的单边贸易保障措施层出不穷,单方面征税清单也越拉越长,国际贸易风险并未完全去除反倒增加。事实证明,类似欧盟方面滥用单边贸易措施、坚持“内病外治、转嫁矛盾”的行为必将遭到国际社会谴责,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才是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正道所在。

《中国冶金报》(2024年06月14日02版二版)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