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5月百城新房成交规模同比降幅收窄,西安成交量同环比均出现上扬

5月的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但楼市政策效果仍有待在后续进一步释放。

据中指院数据,2024年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1639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5%。从涨跌城市个数看,44个城市房价出现环比上涨,40个城市环比下跌,16城持平。同比来看,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33%。

成交规模方面,根据初步统计,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约2%,同比降幅较4月小幅收窄。

另据克而瑞监测数据,5月份全国30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108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同比下降34%。累计来看,前5个月30城整体成交同比降44%,降幅收窄2个百分点。

就5月份各地楼市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5月下半月市场找房热度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上半月,包括一二线城市在内,都经历了一波找房热度上升的小高潮。

“虽然5月17日的政策是针对全国,但一线城市买家找房的关注度,上升得相对更加明显一些。”张波称。

“楼市新政短期内的确带来了来访量的上升,但尚未在成交端得到充分体现。从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来看,今年5月成交量较4月小幅微增,总体高于一季度月均水平,市场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克而瑞分析师表示。

分能级来看,可以将各城市情况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短期内热点恒热的西安、成都等核心二线城市,单月成交规模居前,环比持续增加。

“以成都为例,单月成交量达126平方米,环比增长9%,且为2024年内成交的高点,短期内改善盘入市支撑市场成交热度得以延续;但同比仍未回正。”克而瑞分析师称。

此外,西安5月成交量同比、环比均实现幅度不低的上升。克而瑞数据显示,西安5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88万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4%、36%。

第二种情况是多数城市仍处于稳步需求修复期阶段,如武汉、杭州、合肥、天津等城市,5月成交量环比增加,同比下降,绝对量显著好于2024年一季度月均水平,这些城市5月项目来访量、认购量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尚未修复至去年同期,买家观望情绪比较浓厚。

最后一类为,部分二三线城市同环比仍然齐跌,延续探底行情,典型代表为南京、苏州、重庆、福州、长春、嘉兴、无锡、珠海等,成交动力略显不足。

二手房方面,据中指院数据,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87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跌幅较4月收窄0.05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孟新增表示,总体来看,虽然5月份二手房价格仍然在下跌,但价格跌幅有所收窄,这可能是价格见底的一种表现。

张波指出,2024年5月购房者信心指数环比上涨5.3%,是今年以来购房信心首次出现环比上涨,不少购房者认为,后续政府楼市调控政策将继续放松。

“买家这种找房的热度转化为实际的成交,有一定的时间差。我们预计,接下来市场的复苏会更多会在成交量上逐步得到体现。尤其是已经出台大力度放松的高能级城市,预计6月成交量环比5月会有一个相对明显的提升,但成交价格还会在底部盘整一段时间。”张波补充道。

“新政落地后,一线城市市场情绪明显回升,北京、上海、深圳5月以来二手房成交规模保持高位,维持温和修复态势。但在新房市场,由于成交有一定周期以及新房供应结构、上市节奏等原因,政策的效果目前还未完全显现,需要更多一点时间来观察后续变化。”孟新增称。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