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搜索

王国栋:协同创新 攻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 促进中国冶金科技登上世界最高峰

近日,王国栋院士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论坛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仪式"上作了题为《协同创新 攻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 促进中国冶金科技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14年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开放运行,中心承担"绿色制造...

协同创新结硕果 撰书传世建新功 《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

4月26日,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和东北大学共同主办的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论坛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仪式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北京和沈阳同时举行。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高新处二级主任科员吴惠斌;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

智能剪切系统剪切精度达到宽度±3毫米

本报讯 近日,由山钢集团所属部门、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单位在莱钢银山型钢板带厂宽厚板生产线共同完成的智能剪切系统投入运行。该项目的剪切精度达到宽度±3毫米、头尾不规则变形区±6毫米的先进水平,并使该剪切线的生产效率由原150吨/小时提升到现在的171.1吨/小时、产线综合成材率提升了0.26%...

【走进智慧钢城】智能制造赋能抚顺新钢铁向更美好发展

走进智慧钢城2021年1月份,抚顺新钢铁智造中心正式投运,以集中控制、冶金协同、专业融合为基本精神,实现了公司生产由经验驱动向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转变。目前,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技术,抚顺新钢铁初步实现了涵盖冶金流程6大领域的集中控制,智能制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抚顺新钢铁智能制造的推...

【走进智慧钢城】荣程集团:走“万物智联、数据智汇、低碳智造”的数智化发展之路

走进智慧钢城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回归钢铁生产的本质,让科技真正为生产赋能、为员工赋能。智能制造的基础是生产过程数字化的全覆盖,只有当生产制造变得透明化、可视化和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决策才可能达到智能化。荣程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对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万物智联、...

2022中国大学排名公布!5家冶金院校入围百强

(2022年4月19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冶金院校中,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入围百强。部分冶金院校排名: 中南大学(23名)、重庆大学(34名)、北京科技大学(36名)...

“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在津召开 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落户荣程集团

11月16日,"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暨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荣程集团时代记忆文化产业园举行。天津市钢铁全流程绿色智能制造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同日落户荣程集团。这是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创新中心。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天津市津南区副...

JFE与东北大学建立绿色钢铁联合实验室

本报讯 3月2日,JFE钢铁公司与东北大学联合宣布,双方于2月1日成立了绿色钢铁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环境友好型绿色钢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据悉,JFE钢铁公司和东北大学将在该实验室内组建3个联合创意运营团队,分别负责工艺研发、材料开发、市场规划和推广。JFE钢铁公司将在计划的实验项目中利用东北大学最...

【委员提案】赵继委员:加快布局建设高端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晓波 报道高端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国家制造业和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是国防安全的战略保障,处于工业现代化产业链核心环节。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原校长、教授赵继建议,加快建设高端数控机床国家重...

张志祥代表:钢铁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数智化企业的未来并不遥远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大篇幅描述鼓励和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措施,以及'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等表述都让人印象深刻。"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

【委员提案】赵继委员:充分发挥基础优势 支持辽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晓波 报道产业基础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反映各类产业发展需求的基本要素,具有动态变化特征,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的根基,代表着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冶金、石化、装备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较完...

必和必拓携手中国宝武及3所知名大学共同开发低碳炼钢技术

本报讯(记者朱晓波)近日,必和必拓与中国宝武及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3所中国知名大学签署了为期多年的研究合作协议, 将在低碳炼钢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钢铁行业的低碳化进程。据悉,以研究合作协议为基石,必和必拓将与中国宝武及3所大学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可行的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冬奥火炬手,他来自东大

向梦想出发为冬奥加油传递奥运圣火 传承奥运精神喜迎北京冬奥会东大人,出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于2月2日拉开帷幕。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作为冬奥会火炬手参加了2月2日中午在北京冬奥公园的火炬传递,排位为第20号。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为全国各级先进模范代表,也有科、教、文、卫等各界知...

本钢集团热轧抗氧化免涂层热成形钢CF-PHS1500实现全球首发

成都钢铁网资讯1月18日消息: 1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沈阳主持召开由本钢集团、东北大学和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开发的“热轧抗氧化免涂层热成形钢CF-PHS1500”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会上,由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王国栋院士、毛新平院士等11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共同认...

“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在津召开 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落户荣程集团

11月16日,"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暨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荣程集团时代记忆文化产业园举行。天津市钢铁全流程绿色智能制造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同日落户荣程集团。这是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创新中心。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天津市津南区副...

王国栋:“一到钢厂,就有回家的感觉”

王国栋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资料照片王国栋在介绍实验室研制的钢材轧制中试装备。资料照片人物名片王国栋: 1942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金属压力加工专家。从教40多年来,他领衔研发的超级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等攻克了高端钢铁领域的关键难题,助推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

西安建大举行办学125年并校65周年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新发展大会 总结经验 凝心聚力 根扎西部 争创一流

办学百廿五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并校六十五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12月11日上午,西安建大办学125年并校65周年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新发展大会在草堂校区举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光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赵天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余艾冰,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陕...

“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在津召开 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落户荣程集团

11月16日,"科创中国"天津钢铁绿色双碳论坛暨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荣程集团时代记忆文化产业园举行。天津市钢铁全流程绿色智能制造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同日落户荣程集团。这是天津市首个院士专家创新中心。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天津市津南区副...

中冶京诚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由东北大学与中冶京诚及其他相关单位联合申报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特大断面连铸坯普遍存在的中心偏析、中心疏松比较严重的问题,研发了在铸坯凝固末端施加连续、动...

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赋能绿色制造绿色轧制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吕林 于皓 报道陈曦 摄影"钢铁行业因为生产流程长、生产工艺复杂、供应链冗长,导致环保压力大、生产过程处于'黑箱'中、下游需求碎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亟需进行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什么是产线智能化?我们的体会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解决现场的检测问题、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