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搜索

山钢、东北大学“V-N微合金高强韧中厚板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项目成果评价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杨凯 报道国际领先突破VN微合金化组织调控技术实现高强中厚板绿色稳定化生产10月24日,由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兖矿东华重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V-N微合金高强韧中厚板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在北京...

张宣高科蓬勃脉动

10月13日,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张宣高科)为某高精尖领域客户定制的热作模具钢H13锻棒产品,在特种材料研究制造公司顺利下线。两天后,又一款H13热作模具钢模块成为产品家族"新丁"。高端产品的接连问世,折射出张宣高科瞄准高端、定位高端、发力高端的蓬勃脉动。按照河北省委关于河钢宣钢...

关于召开“绿色制造、低碳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专题会通知(第一轮)

关于召开"绿色制造、低碳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专题会通知(第一轮)各会员单位: 随着国家对金属基础材料发展绿色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找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领域学者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尤其以轧制技术为主的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可为工业化规模制备宽幅、均质、低成本、易于进一步...

结合国情探索“双碳”路径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7月15日,由天津市津南区政府、天津市节能协会和荣程集团共同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氢冶金技术研讨会在津召开。此次研讨会围绕钢铁企业如何在各工序布局和开展好碳中和工作、论证氢冶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商讨更佳实施路径与方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天津市节能协会...

东北大学和中国冶金报社缔结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张垚 报道通讯员 王钰慧 摄影9月9日,东北大学和中国冶金报社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东北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李鹤,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钢铁脊梁》纪录片总导演刘娜;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

中宣部《钢铁脊梁》摄制项目组到东北大学前采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张垚 报道通讯员 王钰慧 摄影9月9日,中宣部建党百年重磅纪录片《钢铁脊梁》摄制项目组一行到东北大学前采。图为座谈会现场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东北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李鹤,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钢铁脊梁》纪...

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宝武集团):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

一、项目背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热轧无缝钢管是一类重要的钢材门类,更是油气钻采、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不可替代的高安全性基础原材料。热轧无缝钢管生产过程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实心管坯穿孔轧制过程变形阻力大,通常需要在比其它热轧钢材更高的变形温度下完成成形过程;二是轧后钢管在空气中冷却,缺...

推进氢冶金核心关键技术助钢铁业绿色发展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储满生 报道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碳减排压力巨大,碳税政策倒逼钢铁产业研发应用碳中和技术。将氢能应用于钢铁生产是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全球研发热点方向主要为富氢还原高炉和氢基竖炉。高炉喷吹含氢介质富氢还原冶炼可经济性地实现碳...

新抚钢与东北大学组建的联合创新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报讯(记者郭小燕)7月17日,建龙集团抚顺新钢铁与东北大学联合组建的绿色智能化钢铁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创新中心)就当前课题进展及后续课题开展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联合创新中心课题涵盖铁前、炼钢、轧钢以及研发平台等8个项目。截至目前,在此框架下的23个子课题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结合国情探索“双碳”路径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7月15日,由天津市津南区政府、天津市节能协会和荣程集团共同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氢冶金技术研讨会在津召开。此次研讨会围绕钢铁企业如何在各工序布局和开展好碳中和工作、论证氢冶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商讨更佳实施路径与方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天津市节能协会...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荣程集团“爱森碳汇”计划正式启动!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实习记者 杨珊山6月24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隆重开幕,荣程集团亮相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并正式启动 "爱森碳汇" 计划。荣程集团展厅以"实干兴伟业,科技促中和"为主题,从"五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绿色智造助力工业强国"、"成果·服务社会造福民...

为钢铁+氢能创新融合发展助力蓄能,专家们这样说……

本报记者 刘加军如何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发展绿氢,怎样促进"碳中和"?氢能冶金,如何助力绿色钢铁……10月31日,在2020氢能冶金高峰研讨会上,来自能源、冶金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碰撞氢能冶金智慧火花,献策绿色高质量发展 。《氢能冶金助力绿色钢铁》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矿冶...

全国首发,南钢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成果通过中钢协评审

保护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节能、省材、绿色、安全的新产品备受关注。6月5日,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持召开南钢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成果评价及产品发布会。由钢铁研究总院翁宇庆院士担任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院士担任副主任的评价委员会认为,南钢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

钢铁产业碳中和途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王国栋 储满生 袁国 秦高梧 韩跃新 张殿华 张琦钢铁产业碳中和背景及其实现路径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2020年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56%,但我国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严重依赖煤基化石能源,是导致碳排放量...

本钢集团召开“数字本钢、智造强企”现场经验交流会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落实辽宁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本钢集团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7日,本钢集团在板材炼钢厂召开了"数字本钢、智造强企"现场经验交流会。此次会议是本钢集团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关于建设"数...

赵继:解决“卡脖子”问题既要只争朝夕,又要久久为功

n本报记者 朱晓波编者的话: "卡脖子"原指在关键时刻发生致命的事情,后又引用为在推进某项工作中因某一环节受限制而影响全局。技术创新领域"卡脖子"一说始于2018年美国制裁中国企业中兴通讯,而在华为芯片"断供"事件后全面引发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前不久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何惠平 报道黄诗宁 何惠平 摄影"我宣布,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下称委员会)成立!"在4月22日世界第五十二个地球日,在上海中国宝武集团召开的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研讨会上,随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

南钢召开2021年智能制造大会 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分会专家智库,多个联合创新中心揭牌

本报讯(记者邵启明 通讯员刘银双)4月14日,南钢召开2021年智能制造大会,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分会专家智库,南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智能制造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南钢-东北大学钢铁智能制造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南钢-江苏移动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等揭牌。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南钢总裁祝...

促进控轧控冷技术的国产化和智能化 以终端需求为导向构建协同发展体系

徐言东 余伟 何春雨 刘涛 徐平我国钢铁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钢材质量也越来越高,其关键就在于我国把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了认真吸收、消化和创新,逐步国产化,再推广到世界市场中。在轧钢行业中,提高钢材性能和质量的技术中最重要就是控轧控冷技术的国产化和智能化。控轧控冷技术国产化和智能化提高钢...

为钢铁+氢能创新融合发展助力蓄能,专家们这样说……

本报记者 刘加军如何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发展绿氢,怎样促进"碳中和"?氢能冶金,如何助力绿色钢铁……10月31日,在2020氢能冶金高峰研讨会上,来自能源、冶金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碰撞氢能冶金智慧火花,献策绿色高质量发展 。《氢能冶金助力绿色钢铁》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矿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