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
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引奋进方向。会议的部署凸显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首钢集团党委认为,一定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坚定不移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贡献首钢力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伴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首钢集团党委围绕首钢高质量转型之路怎么走这一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首钢人的基因和血脉,首钢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历史。百年首钢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通过搬迁调整实现了从长材到板材的转型升级,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靠的就是技术创新基础不断夯实、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首钢集团党委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初期,提出推动技术领先成为首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总结首钢创新实践,分析当前竞争环境,着眼未来长远发展,站在企业基业长青的高度去谋划工作,进一步提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到“第一竞争力”这一重大战略选择,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化、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实践的感悟、认识的深化。在2023年9月召开的首钢“创新创优创业”交流会上,首钢集团党委进一步作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的战略部署,用足用好“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关键一招,成为集团上下推动首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也成为首钢“十四五”前三年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强大动力源,2023年如期实现了三年打基础的圆满收官。
——这三年,首钢坚持守正创新,围绕技术“瓶颈”的突破反复冲锋,一条条先进工艺产线相继建成投产。2021年7月2日,首钢京唐MCCR产线达产暨项目验收签字仪式举行。首钢京唐建成并成功运行了世界首条全连续多模式铸轧生产线,该产线是一条节能低碳生态产线,为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技术推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该产线产品得到了用户和国内外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22年8月31日,首钢股份宣布建成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SUPER MILL”,两款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全球首发。2023年4月19日,首钢股份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投产仪式举行,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正式投产。项目采用多项首创技术,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大幅提升首钢薄规格取向电工钢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智能制造、精益制造能力及产业链服务保障能力,为变压器核心软磁材料全面国产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8月31日,首钢股份宣布建成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SUPER MILL”。
首钢朗泽获行业首个产品“碳标签”!
——这三年,首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国之重器”所需反复冲锋,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材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首钢京唐成功研发生产极薄规格“蝉翼钢”,主要应用于5G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中枢平衡器等高端电子产品;成功开发素有“钻石钢”之誉的9Ni钢并批量供货,实现首钢极低温容器用9Ni钢“零”的突破;首钢吉泰安研发的高性能铁铬铝合金“蚕丝钢”,直径仅为0.01毫米,集轻、柔、细于一身,在1000余度高温下仍能保持极强的韧性和抗氧化能力,打破国外进口材料垄断,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难题;北冶公司生产的多种型号特种合金带材产品,助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首钢朗泽成为国内乙醇行业首家取得碳标签认证的企业。
——这三年,首钢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围绕“锻造长板”这一主攻方向反复冲锋,持续优化三大战略产品实现新突破。高端领先、战略产品和EVI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目前,高端产品牌号达千余个,用户遍布全球,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各领域。其中,汽车板实现结构跃升,电工钢取向超薄规格产品连续六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镀锡板产品基本实现国内市场规格全覆盖。
——这三年,首钢坚持“三个创新”协同发力,围绕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反复冲锋,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提高财务数字化驱动能力,2023年12月15日,集团司库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首钢实现了从传统的资金管理向数字化司库的跨越式发展,是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首钢成为践行数字化司库的第一家北京市属国企。深化产业链金融,强化稳链延链,首惠产融成功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开立“首钢京票”超100亿元,入驻平台企业客户数2000余家,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可开立供应链多级流转债权凭证的国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具体看2024年钢铁行业,仍将延续供强需弱格局,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盈利水平将继续承压,叠加“双碳”目标、环保限产等政策刚性约束,企业经营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和风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技创新是深刻认识和把握“稳”与“进”关系的重要领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会议部署的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首钢集团党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技术创新之“进”拓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是关系首钢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首钢场景的必由之路。
新的一年,首钢集团要深刻把握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和市场需求变化,始终把技术创新工作放在企业发展最优先位置,加快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要以“锻造长板”为目标,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竞争力,提升经营韧性。钢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工作,提高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北京园区聚焦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新产业立足自身特点,推动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升级迭代,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着力锻造“制造+服务”长板。要在行业竞争中定义高端领先产品,在需求侧的增长中定义特色产品,以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满意度去定义服务能力,用高质量的供给破解需求侧出现的问题。
二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着力锻造关键核心技术长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重点领域,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力度,支撑国家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聚焦材料创新,围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优势产业,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布局研发一批极高强度、极耐腐蚀、极端温度、极限规格等应用方向的新材料。
三是坚持数字化转型,着力锻造“数智”赋能长板。坚持战略引领、数据驱动、业务主导、持续改进,推进数字技术与首钢发展深度融合,助力产品和服务能力提升。强化顶层设计,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完善集团智能制造架构、标准体系,打造云边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健全数字化转型管理治理体系,完善数字化项目建设、运行等管理机制。
四是坚持高效协同开放,着力锻造技术创新体系长板。统筹集团创新资源,完善集团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创新链条,构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建强自主创新体系、强化联合研发体系、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主动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省市级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北京市原创技术策源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首钢集团要直面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制约首钢实现发展质量转变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打造钢铁业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五大优势”,建设高质量钢铁产业链,坚持极低成本运行,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贡献首钢力量。